“今年美國德州大雪的新聞了解嗎?這與我們化學有什麼關係?”“南極紅冰出現,又與我們化學學習有什麼關係”“每台電腦待機時能耗是多少?”……面對台上復旦大學化學系系主任賀鶴勇教授的提問,教室裏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個數為零,坐在位置上點頭或者搖頭的學生數量也一隻手可以數過來。
今天(27日)是復旦大學週末先修學堂第一次上課。相比較上週末兩秒鐘880個名額就全部搶光的火爆,到今天第一節課,部分課堂上,學生面對老師提問時,頻頻沉默冷場。有關專家直言:“這也許正是大學開辦先修課程的意義,期待這些課程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的熱情!”
期待學生更勇敢提問,期待與中學生更多互動
“上課時學生的反應可説是我的意料之中,我在一些知名高中也給中學生上微課,但是每次剛剛開始授課時,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破冰’之行才能激發學生互動的熱情。”賀鶴勇告訴記者,“我們的學生經過中學這麼的訓練,真的太‘乖’了。”
為了此次授課,他對原本在中學微課的授課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雖然國外大學的先修課堂教學的難度是相當於大學的難度,但是此次的復旦大學首次試水,難度定在高於高中,低於大學,賀鶴勇説,他再三和團隊青年教師交待“關鍵是互動,要給學生多點互動的機會,鼓勵他們更多回答問題,更多提問”。
這次授課從大家都關注的能源問題着手。賀鶴勇説,之所以選擇從能源開始講授化學課是因為,能源是大學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內容,同時,能源問題與大家的生活聯繫密切,對學生來説不會有陌生感或者是隔膜感。
授課伊始,他就鼓勵學生:“大學的課與中學的課不太一樣,希望我們有更多的互動,希望你們空餘時間能夠多瞭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及至上課時,學生面對他的提問仍然是沉默。當他提問學生關於電腦的能耗時,學生依然是沉默,他再次鼓勵學生“如果不知道的話,猜一個答案!”講台下依舊是沉默。
他説:“我在國外同樣也給學生授課,相比較在國外大學的課堂上,給他們幾張PPT,就要求學生寫一篇小論文,並且能夠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報告,我們的學生真的太‘乖’了。”
賀鶴勇説,按照教學計劃,他最後兩節課還會帶學生到大學的實驗室去參觀,不同於中學化學課堂上的實驗主要是瓶瓶罐罐,現代化學實驗與生物等都密切相關,所以特地設了幾節現代儀器表徵技術課程,帶領學生領略現代化學的魅力。
從“喜歡”到主動探索,期待大學先修課堂打開學生的視野
相對於部分課堂上學生的沉默,上週的報名堪稱火爆。根據校方原計劃,報名系統從3月20日上午10點開放報名,到3月21日上午10點結束,但僅僅2秒鐘,13門課程的880個名額全部被搶完。
而且從後台數據來看,據復旦大學教務處負責人蔣最敏介紹,初步分析後台數據發現,選課的學生覆蓋了全市144所高中,註冊報名的學生則覆蓋了上海213所高中的4000名學生。從學生報名情況看,學校還有一則欣喜發現:很多學生的選擇超越了功利,更多是出於自身的學術興趣。
但是從喜歡,到熱愛,再到主動熱情地探索,正是大學先修課堂需要給學生帶來的改變。
事實上,不論是昨天的生物課,還是化學課為例,記者現場採訪的學生幾乎所有的選擇理由都是“喜歡這門學科”。在化學課的課堂上,不乏化學競賽生,有學生帶來的輔導教材是厚厚的有機化學基礎教材,而這是大學的化學教材。
但是對於為什麼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不願意回答問題。記者採訪到的學生回答都是“害怕回答錯誤”,也有學生坦率地説“因為不知道”,至於為什麼老師建議猜,他們也不願意給出一個猜到的答案,不少學生的回答是“猜不出”。而對於為何對老師提到的時事也知之甚少,有學生告訴記者“因為住校,既沒有手機,也看不到電視”。
昨天現場授課的,都是各個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説:“越是基礎的課程,越是要深入淺出,越需要對這個領域瞭解更深刻的學者來講授。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打開學術視野,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有所收穫。希望讓中學生習得一些有益的思想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講授一些知識、做一些習題。因為後者不是大學的教學目標,更不是週末先修學堂的教學目標。”
打通學段之間的隔閡,更多大學將試水貫通教育
滬上其他多所高校目前也均有意向,醖釀開放更多教育資源,實施中學和大學的貫通教育,期待更多的學校加入能夠帶來改變。
據瞭解,隨着“週末先修學堂”項目的推進,未來,復旦還會推出更多面向高中生的不同學習項目。比如,對於能堅持下去且真正對某個學科產生興趣的學生,未來或可跟隨導師進行一些更深入的課題學習;再如,面向更多學生,學校考慮在部分領域開設一些普及性更強的學術講座,讓中學生對於大學的學科有更多的瞭解。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在復旦先行試水後,滬上不少高校都將與基礎教育學段貫通培養提上議事日程。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都在醖釀相關方案。
“打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隔閡,期待能夠給基礎教育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另一所985高校分管教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時候由於學段的限制和招考的要求,同樣的知識點,在初中、高中和大學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不同的“截面”——這個情況讓不少大學老師感到無奈。
這位負責人舉了一個了例子:同一種化合物,在初中、高中和大學或許就有不同版本的解釋。看上去,它們對應的是不同學段的知識點,在難度上形成了區分。但對學生來説,這種“簡化”往往會導致學習內容在邏輯上的不完整、不連貫。“讓中學生提前瞭解一些大學的知識,有助於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片段知識放到整個知識體系中來思考,從而形成更完整的學術視野、更縝密的思考。”
作者:姜澎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樊麗萍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