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桂芳
“神獸們”終於開學了,教輔機構也“蠢蠢欲動”,為學生們的課後時間做着計劃。
河南商報記者近日調查多家教輔機構獲悉,原本安排在週末的文化輔導課程,紛紛轉到週一至週五進行,時間調整到下午的5點之後。由於現在學生們未正式回校,教輔機構也採用網課形式,直播上課。
教輔機構盯上學生放學後時段,有機構壓縮班級數量
隨着“雙減”政策落地,文化課輔導機構紛紛調整時間或者轉型求生。
8月15日,鄭州市民嚴女士發現孩子校外英語輔導班微信羣中彈出了一條消息,稱“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輔導課的上課時間暫時調整到5:20~6:50”。這意味着,原本安排在週末的英語輔導課,要調整到工作日上課,也就是在孩子下午4:20放學後進行。
嚴女士把這條消息發到了學校家長羣,很快多位家長反饋收到相似信息。也就是説,多家文化課校外教育機構已經將上課時間調整到週一至週五下午的5:00以後,還有的時間更晚——調整到晚上7:30開課。
8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瞭解到,鄭州多家教輔機構已經按這一方式調整時間,並通知了家長。
而今,隨着9月1日“神獸”們結束暑假,學校開學,教輔機構也開始上課了,只是課程時間與上課方式發生了不小變化。
中原區農業路一家文化課輔導機構工作人員在接待家長時説,以後週六、週日不再上課,輔導課以後全部放到週一到週五晚上,前三節課採用網課形式,按照一週一節課的進度,預計三節課後會恢復機構內上課。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本校區的實際招生數量在這個暑假沒有達標,只得縮減原本計劃的班級數量,一些招生人數未達標的班級砍掉,學生調整到其他班級。
“雙減”下小型教輔機構緊急轉型,大型教輔機構追逐多元化
7月24日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開辦教輔機構的任會(化名)立即轉給了合夥人。
任會在6月份租下了一處場地,並進入緊鑼密鼓的裝修期。
她原本計劃做小學文化課培訓,但“雙減”政策落地,任會只得和合夥人改變招生策略:從文化課輔導轉為藝術型技能培訓。
小型教輔機構轉型可能較為容易,大型機構轉型就要面對一番風波。
主要從事提供中小學課後教育服務的大山教育,在8月13日發佈公告表示,為應對“雙減”帶來的挑戰,集團正探索擴充業務,包括藝術、中國書法、口才、機器人技術、編程及中國漢學等校外素質教育課程。董事會認為,業務擴充可使集團業務組合多元化,以吸收更多市場需求併為集團帶來新的利潤增長。
向多元化轉型,機構是否做好了準備?
任會分析,教輔機構向多元化轉型,會讓非文化課培訓競爭更加白熱化,並讓行業發生結構性的變化。一種是非文化課的技能型培訓機構可能成為學校服務項目的補充,另一種是強者更強型出現,比如有更優質的師資、平台資源,能夠獨立發展。
對於變局,大山教育則提出了重組計劃。其董事會通知股東,為降低影響,尤其是根據“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的要求,大山教育正計劃對其附屬公司及綜合聯屬實體持有的資產及業務進行重組。
7月進行求職的原教培從業者中,過半為離職狀態
“雙減”政策發佈後,降薪、裁員、轉型……這是教培行業中的熱門話題。
潮水湧來,人們紛紛尋找離岸的渡船。智聯招聘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7月進行求職的原教培從業者中,51.4%已為離職狀態。在求職中,教師、教務為月度求職的主體,比例達七成,較政策前提高6個百分點。
另外,教輔機構招聘意願縮減,一線城市降幅最大。2021年7月,一線城市教培業發佈職位數比3月減少了38.2%,高於其他城市等級。
未來怎麼做?一位教輔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被裁員後,想休息一段時間,思考一下職業方向。
“誰能想到,本來大家競爭得一片火熱,簡直是狼煙四起,忽然就這麼措手不及。”他説,我要看清楚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