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 朱永新:網絡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當前,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正陸續進入寒假時間。放假期間,孩子們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該如何提升他們的網絡素養,已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當我們擁有了面向未來的先進教育工具和教育產品時,每個人的網絡素養能否與時俱進,成為開展未來教育的先決因素之一。”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坦言,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老師、家長和孩子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2020年9月發佈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在享受網絡帶來的快樂和便利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
“有約10%的未成年人遭受過度上網帶來的危害。這樣的矛盾在不斷提醒我們,網絡素養教育刻不容緩。”朱永新表示,網絡空間作為家庭、學校、社會等現實世界的延展,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成長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將未成年人與互聯網簡單割裂開來,既不可取也很難實現。當前,有必要打造並推廣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徵、滿足個人發展和社會化需要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
需家庭、學校、企業緊密聯動
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朱永新認為,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對於互聯網平台來説,要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通過先進技術手段來踐行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在家庭層面,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提升網絡素養。對於很多中國家庭來説,父母首先要意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現在家長基本有兩種管理方式,一種是看到孩子用手機和平板電腦就沒收,採取簡單的管理方式,另一種就是放任不管。這兩者都不可取。“可以通過協商訂立‘公約’的方式,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網絡使用規則。”朱永新舉例説,比如每天約定使用手機的時長,幫助孩子養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者父母親帶着孩子一起進行網絡學習;同時,父母也要做好表率。
對於學校來説,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網絡素養教育課程。不一定要專門設置一門新課,完全可以先結合現有課程,比如中學的信息科學課,在其中設置相關內容來普及網絡知識。
用新技術持續推動教育變革
2020年對整個世界來説都是極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變革,教育也不例外,展開了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在線教育實踐。
“我們回頭看這場突如其來的挑戰會發現,疫情不但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也在讓每個老師、家庭意識到教育方式的變革。”朱永新認為,這場“實驗”是一次很好的總結和反思的機會,讓我們清晰認識到當下的不足,讓我們在通往“未來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首先,疫情下的在線教育基本是把課堂從教室搬到網絡上。也就是説,硬件有了、機會有了,但在“軟件”層面,傳統的教育形態並沒有改變,這需要我們持續探索。其次,疫情期間,教師、家長和孩子網絡素養匱乏的現象暴露了出來。在缺乏充分培訓和磨合的情況下,教師對新技術學習和掌握水平的差異,影響了教學質量。
此外,在教育形態上,在線教育其實和傳統教育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老師在教室裏教40個孩子,在雲課堂上仍然還是教那40個學生,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教學內容、相似的教學方法。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新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關係,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技術對傳統的教育結構與模式進行變革。”朱永新説。
文/記者 周晶
內容來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