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建平香梅中學因暑假作業上了熱搜榜單。原來,該校的學生們,在學期收到了一份奇特的暑假作業,每個學生領到了一塊刻有“勞動最光榮”字樣的搓衣板。
該校要求學生要用這搓衣板來洗自己的衣服,並需在網上進行“打卡”。由於擔心孩子們不會使用,校長李硯峯還貼心地做了一個短視頻,並由他親自做示範,教大家如何用搓衣板來洗衣服。
據説,這個有創意的作業,是由校長李硯峯提出的。為了將此舉落到實處,校長還特意給家長和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他希望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一起關注和培養孩子的勞動素養,幫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讀書,書讀好了,不做家務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那些從小學會做家務的孩子,與從小不做家務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差距,還真不是一點點。
一、從小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孩子的區別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長達20年的研究,對從小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進行跟蹤比較。得出的結果令人吃驚,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起不做家務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就業率高出了15倍,犯罪率減少了10倍。他們的婚姻也都更加幸福,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更低。
曾擔任過盤錦市教育局局長的魏書生,在他剛上任局長時,就要求盤錦市的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他認為會做家務的孩子更知道心疼父母,更愛自己的父母,更懂得承擔家庭責任。一個不做家務的孩子,他就更不懂感恩父母,也不懂得愛父母。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話,那他將來也不會愛祖國、愛人民。
二、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少年説》中曾有這麼一期,少年付軒昂抱怨媽媽逼迫他做家務。他説自從上了初中,學校有個課程叫社會實踐,要求每人每個月要做滿8個小時的社會實踐。其他同學只要做完大家一起找的工作就行,而他的媽媽以社會實踐為藉口,逼迫他在家也要做家務。
他原來每天做完功課後,要幫媽媽洗碗、拖地、摘菜等。如今,媽媽還要求他要學會做飯。在媽媽的逼迫下,他學會了燜飯、煮粥、拌涼菜等。
當付軒昂提出他不想再做家務時,媽媽表示不同意。他的媽媽認為,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如今已經長大了,必須承擔。媽媽認為,做家務並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因為家務是真正的生活,是生命的組成部分。媽媽説家務能鍛鍊兒子的動手能力,能讓兒子更有耐心和愛心。媽媽希望通過做家務,能讓兒子學會承擔責任,這也是為他以後的家庭負責。
許多父母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擔心孩子受累,影響學習等。其實,正如付軒昴的媽媽所説的,做家務不僅不會影響到學習,它的好處是眾多的。
首先,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認知能力
曾經聽朋友小王説起她曾經的窘事。有次她約朋友在家包餃子,朋友讓她先買好肉和葱。小王一口答應了。結果,朋友到她家時發現,小王買的不是葱,而是蒜。朋友只好帶着小王上超市重新買過。在朋友的講解下,小王才學會了區分葱和蒜。這種常識性的錯誤,這就是小王從小沒做家務導致的。
讓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接觸到各種日常用品,蔬菜水果等,有助於擴大孩子的認知水平。比如,通過幫家長洗蔬菜、水果,就可以讓孩子觀察、認識各種的蔬菜水果的顏色、形狀、氣味等。
其次,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當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我們。教會孩子洗衣、做飯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有利於孩子今後獨立生活,避免養育出“巨嬰”。
最後,做家務可以增強孩子責任感和成就感
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他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務應該由家裏每個人共同承擔,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以為別人提供幫助的,從而可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所以,讓孩子學會做家務,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三、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學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培養孩子做家務呢?
第一,我們善用選擇的方法。比如,用餐過後,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是想幫媽媽洗碗呢?還是想幫媽媽擦桌子呢?”這時,孩子就會做出一個選擇,參與到勞動中來。
第二,不要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一種負擔。要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能分擔爸爸媽媽工作的一種行為,關懷體貼爸媽的行為。
第三,及時肯定孩子。即使剛開始做不好時,也不要去批評孩子。多去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激發孩子做家務的熱情。
總之,在做家務方面,父母如果退一步,孩子就能進一步。父母學會放手,孩子就會越來越獨立。
寫在最後
生活中,許多家長將孩子當祖宗一樣供着,生怕孩子吃苦受累,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其實,只有讓孩子學會吃生活上的苦,才會更願意吃學習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