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最近,教培行業的從業者們,心裏都不安定。
處罰一個接一個,繼猿輔導、作業幫被處罰後,今天,又有13家教培公司上榜,全是頂格處罰,排排隊,一個都不能少。
政策一個接一個,5月21日“雙減政策”提出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6月1日實施新“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小學課程教育;6月1日“三胎政策”也提出要減輕家庭教育支出;“規範民辦義務教育”意見要求原則上不再審批義務教育民辦學校。
謠言一個接一個,一會兒是假期禁止上課、一會兒是禁止教育廣告,還有在線教育公司暫緩IPO、集中裁員的風波。
媒體唯恐不亂,各種驚悚的標題黨:在線教育大地震!在線教育史上最大裁員潮!在線教育股雪崩!…… 簡直弄得人心惶惶。
但真正受罪的大量教培行業的從業者,從去年疫情之後就沒過上安穩日子了,好不容易疫情過去,但反覆的督查和變動之下,仍有大量機構至今未能恢復,老闆們難以為繼,員工們也面臨裁員的危機。
去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出台,“將幼兒園資產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產上市的”直接定性為違法行為。我們寫過一篇《為什麼民辦學校不是長期成長股?》,曾做過幾個判斷:
1、民辦學校本身是有投資價值的,現金流好、利潤率高,但民辦教育是有特殊社會屬性的,政策對民辦教育的定位是“公益事業”。
2、民間資本可以參與民辦學校的舉辦,可以賺錢,但不要資產證券化,滿市場喊我賺錢了。
3、穩發展是未來教培行業的主線,政策趨勢會集中在價格調控、教育資源均衡、行業規範。
在這樣的政策要求下,在港股上市的民辦學校集團,長期必然是沒有成長性的,最好的策略是韜光養晦默默賺錢,如果為了資本市場的表現追求業績增長,會加快政策監管的到來。5月中旬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聯合下發的《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正在落實這一監管。
現在看來,當初對政策監管的力度有所低估。去年對學前教育的監管,只是個開始,而隨着今年最高領導人的多次講話,政策力度的前兆已經埋下:
“校外培訓機構加重了家長的負擔,製造了社會的焦慮。”
“現在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的負擔,已經影響到了人民小康生活的品質。”
“培訓亂象,可以説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
“對打着教育教育旗號侵害羣眾利益的行為,要緊盯不放,堅決改到位、改徹底。”
目前,政策的監管,也不僅僅是針對在線教育和校外培訓,從在線教育,到K12的校外培訓、校內教育,這輪監管的風暴已經全面展開,是全方位的教育行業管理。
但政策監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一刀切,還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核心要實現的是:
1、減輕校內校外的學業負擔,提高小康生活的品質;
2、遏制校外培訓機構中製造社會焦慮的亂象;
3、遏制資本介入教育後過度逐利的現象,包括校內和校外;
4、加強培訓機構的規範化經營,包括教師資格、資金監管等等;
短期來看,各地政府在7月之前都是要交作業的,甚至可能會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長期來看,教育和培訓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企業的經營中一定也要同時考慮政府和社會的需求,教育公平、減負、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一定是長期的主題,能轉變方向的趁早轉,轉不了的也別有太多僥倖心理。
對於大多數從業者,此時並沒有什麼好的對策,只能靜待政策落地,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任何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更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信口説”(ID:xinkoushuo),作者信口説。文章原標題:《一個都不能少》。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