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

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

明末著名文學家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有關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的疑問由來已久,陳子龍既為抗清名將,又是雲間詩詞派的開創者,他在明朝文壇上的地位應該是世人公認的,然而無可否認,同一時期才學不輸陳子龍的詩詞名家還有很多,為何唯有陳子龍享有這等殊榮呢?

陳子龍劇照

其實,説起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的問題,後代史學家主要着眼於兩個方面。其一,就陳子龍本身的文學成就來説,他的詩詞首先堪稱一絕。

作為婉約派詩詞名家、雲間詞派盟主,陳子龍的詩詞大多文筆流暢,意境瑰麗壯闊,獨樹一幟,頗具漢唐遺風,並對清朝的詩歌文學創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和啓蒙作用,因而被後代眾多著名詞評家譽為“明代第一詞人”。

同時,力戰清軍,以身殉國的陳子龍也以一位文人的實際行動謳歌了愛國主義情懷,鑄就了人與國同在,詩與國共亡的歷史意義,其深明大義不甘受辱,寧死不願變節的生死抉擇,使得古雅風格分外凸現,高風亮節尤其感人,更為復古的明詩平添了一種高亢悲壯的“詩魂”。

據後世考證,陳子龍的詩多雄渾高華,睥睨一世,他所作的詞亦妙筆生花,神韻天然,所以,從這幾層意義來看,陳子龍自然可稱作是明詩殿軍,前人將他譽為明末文壇殿軍,亦當屬實至名歸。

陳子龍簡介

有關明末著名文學家、大詩人陳子龍的簡介,常見於《明史列傳》等歷史典籍中。

陳子龍劇照

據陳子龍簡介描述,生於公元1608年的陳子龍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原名陳介,後改名陳子龍。

陳子龍祖上雖世代務農,卻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風流名士,比如他的父親陳所聞就曾以善文著稱,還中過萬曆年間的進士,陳子龍自幼受父親影響,也對詩詞歌賦頗有心得,加之生性豁達,喜好結交文人學士,因而在仕途中非常有人緣,尤其與明末著名抗清將領夏允彝交好,兩人志趣相投,政見方面也多有共同認知,由此引為知己。

崇禎十年,陳子龍得中進士,終於有幸為朝廷效力,而此時,關外的清軍壓力與關內的饑民起義使得本已走向衰敗的明皇朝更加岌岌可危,由此,陳子龍與同僚夏允彝積極投身到抗清救國運動中,一面聯絡太湖民眾組織抗清武裝起義,一面整理了徐光啓的農學鉅著《農政全書》,為中國古代的科技與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陳子龍簡介中有關他整理與編撰這部農學著作的經歷介紹得並不詳細,然而對其抗清救亡、以死殉國的悲壯故事,卻描繪得十分細緻感人。

永曆元年春,陳子龍與其愛徒夏完淳一同領浙東義師與清兵決戰,卻由於吳勝兆未舉兵而事泄被捕。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審途中,陳子龍毅然投水自盡,殉難時年僅四十歲。

陳子龍柳如是

作為秦淮八豔之首,一代名妓柳如是的入幕之賓不可謂不多。當時文人才子大多都傾慕與她,紛紛向她求娶。但柳如是對丈夫的要求甚高,真正能夠入她眼的文人學者並沒有幾個。據史料的研究,與柳如是交情甚篤的有江南才子陳子龍。

陳子龍與柳如是

陳子龍,江南人士,明末著名學者,才情文筆皆是上佳。柳如是與陳子龍兩人一見如故,柳如是十分欽慕與陳子龍的才華,兩人後不久便在松江南樓同住。那時正是公元1635年即崇禎八年,兩人的感情日益濃厚。兩人終日在樓中吟詩作對,彈琴作畫,彷彿是神仙眷侶。陳子龍在樓中傳授柳如是寫詩作對的技巧,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早期柳如是的詩作是受陳子龍的影響,兩人的文風非常的相似。

但好景不長,陳子龍是一個有家室的人,他有正妻陳張氏。陳張氏在當時是非常不願意自己的丈夫與柳如是有來往的,帶人大鬧松江樓。而與此同時,柳如是也不願做人妾室,甘居人下。無奈之下,兩人只得分道揚鑣。雖是如此,兩人有緣卻是無份,但是陳子龍並不想就這樣放棄柳如是,兩人在之後的日子裏還是有過書信的往來。更有資料記載,柳如是有一度曾搬到了陳子龍家中隔壁居住,只盼能夠見其一面。從此可見,兩人的感情還是濃厚的,但奈何時不對人。

柳如是與陳子龍是有過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但奈何所遇並不是良人。既然兩人之間的恩恩愛愛已成往事,那就只能任其飄散在風中。


陳子龍是哪個朝代的

陳子龍是哪個朝代的人?據史料記載,明末文壇殿軍陳子龍與著名抗清義士夏允彝、夏完淳是同一時期的人,由此,陳子龍是哪個朝代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他是明朝人氏。

陳子龍劇照

陳子龍不僅是明朝最後一位傑出的大詩人、詞人和散文家,也是明末抗清義師中的領軍人物。自崇禎十年得中進士後,明朝內憂外患情況日益嚴重,陳子龍常為關外虎視眈眈的清軍對大明王朝的威脅而憂慮,因而毅然決定與好友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一同投身抗清救國行列,在日後的戰鬥中,他們所率領的這支抗清隊伍為保明朝江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弘光元年,滿清大軍進攻江南,夏允彝力戰不屈,兵敗殉國。陳子龍得悉好友殉國的噩耗,難掩悲痛之情。

隨着清兵的步步緊逼,南京很快失陷,於是,陳子龍一邊保存實力,一邊聯絡太湖民眾繼續開展武裝鬥爭,堅持抗清救國,一邊與夏完淳一同策反投靠清廷的明將吳勝兆,希望與之合作,一同舉事。永曆元年春,由於吳勝兆未舉兵而泄密,導致浙東義師起義失敗,陳子龍與夏完淳這批骨幹人物先後被捕。

五月十三,陳子龍在被押解回南京的途中,趁守衞不注意時毅然投水殉國,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捍衞了民族的尊嚴與軍人的氣節,所以,不管陳子龍是哪個朝代的人,他保家衞國、不懼犧牲的精神,都值得後人銘記。

陳子龍作品

少年抗清義士夏完淳的恩師陳子龍,素有明末“文壇殿軍”之稱,是明末歷史上公認的偉大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陳子龍作品流傳後世的有很多,其中尤以詩歌成就最高。他的詩風或悲壯蒼涼,謳歌民族氣節;或偉麗穠豔,媲美齊梁初唐,渾然形成瑰麗壯闊的獨特風貌,讀來令人無限感懷,無愧為雲間詩派首席詩人的妙筆之作。此外,陳子龍作品對清代詩歌與詩學亦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和啓蒙作用。

陳子龍畫像

現今留存的陳子龍作品中,保存完好的詩歌作品有《三洲歌》、《渡易水》,以及《長安雜詩》等,多為抒發作者內心對生平和時局的感慨,皆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陳子龍不僅擅長作詩,更被稱為一代詞宗,而且他的駢文及策論八股文也十分出色,因此陳子龍作品門類亦較廣。據説陳子龍的奏章下筆流暢,思想深刻,別具一格,堪為文官之表率,尤其是任職南明宏光朝言官期間所寫的三十多篇奏疏,更是嘔心瀝血,字字珠璣,極具戰略眼光,被收錄於《兵垣奏議》,受到後世史學家的廣泛好評。

陳子龍一生創作無數,他生前所寫的各類體裁的作品,大多被收錄於清嘉慶八年刊發的《陳忠裕公全集》中,另有一部分文章則被整理記述於《安雅堂稿》中,這些作品,在今天都作為寶貴的歷史資料,被後世文學愛好者永久珍藏銘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1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陳子龍為何被稱為明末文壇殿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