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懷他時,夢見孔子的高徒曾參投胎,所以取名“曾”,這來頭相當大。
01
宋仁宗剛繼位那年(1022),大權在宰相丁謂手裏。
仁宗皇帝才十來歲,大臣議定太后劉娥垂簾聽政。
副宰相王曾建議:皇帝太后五天見大臣一次,太后座位在皇帝的右邊,一起聽政。
丁謂不同意,他的主意是每月初一十五皇帝見大臣議事,遇到大事太后和大臣們商量,小事由太監頭子雷允恭傳遞給太后,蓋上章就可以了。
王曾説:“皇帝和太后分開不同地點辦公,這不正是給宦官弄權的機會嗎?”
這本是丁謂要的結果,他和雷允恭早就是一路貨。
現在一個在內一個在外,更是把控住權利,唯我獨尊。
果然雷允恭到宮內請示太后,還是按丁謂説的辦。
早幾年,丁謂把寇準、李迪等名臣貶出京城,王曾就替寇準説話。
丁謂盯着王曾,陰森森地説:“原房子的主人是不是也有責任呢?”
王曾曾經把房子借給寇準住,王曾不吱聲了。
這次再輸給丁謂,王曾見了老丁,低眉順眼。
丁謂眼裏,老王這一回服氣了。
內閣班子成員中,曹利用又是丁的人,馮拯話不多,王曾老實了,大家和太后見面,都由丁謂講話算數。
一天,王曾小心翼翼對丁謂説:我老王沒有兒子,想讓弟弟的兒子入嗣。退朝後,請您和我一起向太后彙報行不?
丁謂輕鬆道:這個小事,你自己去講嘛!
王曾進宮,時間很久了還沒有出來,丁謂這才省悟過來,中王曾的計了!
前些日子,雷允恭主抓真宗皇帝的陵墓建設,聽別人説把墓地往高處移百來米是個“龍穴”,就擅自決定移墓。
結果挖出水來,陵墓進水,一塌糊塗。
王曾去調查,狠狠告了雷太監一狀。
雷允恭已被關押起來。
王曾要的就是單獨見到太后劉娥的機會,他抓住雷允恭事件,一句話點出要害:“丁謂和雷允恭勾結,擅自移動真宗皇帝的陵墓到絕地,包藏禍心!”。
劉娥大吃一驚,王曾詳細地把丁謂攬權為私,打壓忠臣,禍害國家各事講給劉娥聽。
劉娥太后本來也是個女強人,大怒。
第二天太后讓內閣大臣們開會,不通知丁謂。
丁謂知道危險,匆匆跑到太后座前跪下就辯解開來,講了半天,太監揭起簾子道:“大人您和誰説話?”
簾子內空無一人。
丁謂分寸已亂,拿着手板猛敲額頭。
幾天後詔令下來:
丁謂發配到海南,抄家。
太監雷允恭亂棍打死。
當時朝野有個歌謠:欲使天下清,撥去眼中釘。
王曾智除丁謂,為天下去一大害,人人稱快。
02
王曾這樣用小人的手段整倒小人,正是其高明之處。
這個政治鬥爭的高手,本來就是一個天才。
年青時科考,連中三元,是不折不扣的狀元郎。
整個宋朝,才六個人得此殊榮,智商那是絕對的高。
難得的是這個狀元非常低調,他給養育他的叔父寫報喜信:
我今天在金殿上,唱名第一。這都是祖宗積德結的果,叔叔沒必要太過高興。
少年老成,非同一般。
回到老家青州,官府派了吏員敲鑼打鼓在城門迎接,百姓都擠着來看狀元風采。
戲文裏的狀元都是鮮衣怒馬,前呼後擁,風光無限。
不料小王遠遠換下新衣服,騎了匹小驢子,從偏門進去見了長官。
長官大為驚異,小王説:“在下僥倖中個狀元,怎麼敢驚動家鄉長官和父老鄉親?這樣隆重儀式,只怕承受不了。”
長官嘆息道:“你這才叫真狀元。”
03
他是棉裏藏針的人物,扳倒丁謂就是明顯的例子。
以退為進,找機會反擊,算是官場善於韜光養晦的人物。
丁謂倒台,同黨曹利用也被搞倒。
老曹的資歷非常高,原來職務在王曾之上。
王曾漸漸超過他,讓老曹很不高興。
在朝廷典禮上,曹利用要排在王曾前面,禮儀官沒了主意,王曾説:“你只要回答宰臣王曾等人告謝就行了。”
老曹怒火妒火一起燒,老是説王曾的壞話。
這回倒台,王曾倒在太后面前説他沒有“大惡”。
太后問:“你以前説曹利用蠻橫,現在怎麼替他説話?”
王曾説:“以前曹利用會仗勢欺人,所以我揭發他。但現在説他有非常大的罪過,我以為沒有。”
04
孔子曰過:不語怪力亂神。
講的是個正字,一個穩字,這是大儒的風範。
王曾任應天府市長時,市面上有謠言:有妖怪晚上飛來飛去,像個帽子,撲住了人就完了。
搞得人心惶惶。
王曾下令夜間大開官門,士兵加緊巡邏,有説看見妖怪的就抓起來。
鎮住了妖風,再也沒人説看到妖怪,妖怪也就沒有了。
05
太后劉娥掌權後,越來越超權。
大臣們擔憂:大宋國會不會也出現個“武后”?
可當面和劉娥對頂不是辦法。
大臣錢惟演和太后是親戚,王曾找到老錢:“皇帝年幼,沒有太后支持做不成事。太后幫助小皇帝,其實就是幫助自己,就是幫助老劉家。”
錢惟演道:説的對。
這話就傳到太后耳朵,太后收斂了不少。
06
仁宗繼位之時,王曾起草詔書:“以明肅皇后輔助皇太子。權聽斷軍國大事。”
這個權字,就是代理,限制了劉娥的權力。
丁謂建議把“權”字去掉。
王曾不同意:“現在皇帝年幼,太后聽政,本來就是走黴運時期。這個權字,就是給後世示範。更是去不得。”
所以王曾和劉太后的關係,並不是很好。
07
做為國家的總理大臣,王曾平常不苟言笑,嚴肅正經。
大臣楊億很會講笑話,唯獨對王曾不敢開他玩笑。
話説王曾長得相當漂亮,眉眼如畫。
有一回,真宗有急事,穿着便服就匆忙召見王曾。
講完事情後,還特別解釋一番:“我是來不急穿上朝服,請不要介意。”
看來皇帝對他也相當地客氣,就是要講究禮法。
08
後來王曾到洛陽當留守,他的前任是錢惟演。
老錢對洛陽的一批文人歐陽修、尹洙、梅堯臣等非常好,幾個年輕人吟詩風月,不大理會政事。
王曾嚴肅地批評:“你們不能不珍惜時光。像寇萊公(寇準)那樣的才華,還因為沒把握光陰,被朝廷貶斥,何況你們?”
快嘴的歐陽修答道:“寇萊公最後仕途不順,是因為一把年紀,鬍子都白了還不懂退休。”
王曾的白鬍子突然顯眼起來。
一個人太嚴肅認真了,也是別人眼裏頭痛的對象。
09
在朝中與劉娥太后明暗間鬥爭,結果王曾被貶到北方王天雄軍。
這兒與遼國交界,經常有遼國使者來往。
遼國人到了王曾的地盤,大家自覺約束自己,不敢喧譁,安安靜靜地過境。
老王的威嚴,不可犯。
因為能力強,所以又回到中央,後來又被髮到鄆州,死在那了。
10
據説王曾死前不久,有顆大星墜落在他家附近,隨從嚇壞了,趕緊報告王曾。
老王從容道:“一個月後,就有結果了。”
果然,月後,王曾生病去世。
朝廷給的諡號是“文正”,這是帝制年代,文臣能得到的最高榮譽。
如大宋名臣范仲淹的諡號,也是文正。
11
王曾的妹夫,是孔子嫡系後人,但夫妻不和。
王狀元心生一計,主動去拜訪妹夫。
出來之後,就派手下人四處散播謠言:孔冕在茶水中下毒,自己勉強撿回了一條命。
孔冕對大舅哥下毒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的時候,王曾又給真宗皇帝秘密上書説:
孔家是聖人之後,一定不會做出這種事。
現在是封禪的關鍵時期,不宜被其他事打擾,還是大事化小為好。
結果,真宗真就沒管。
事情在民間鬧得挺大,孔冕,幹吃啞巴虧。
12
“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這是王曾所言,見於《王文正公筆錄》。
很多時候人都是會下意識的去規避自己的不講理,把過錯推給他人,對方當然不願意了,於是從互相推諉扯皮變成了互相爭吵,素質差一點的或許還會動起手來。
但換作另一種考慮,那麼與其讓自己在毫無意義的爭吵中心力交瘁,還不如直接説一句:“我的錯,對不起。”
所以説,人有黑白兩面,不是後人故意詆譭,而是聖人太少,兩面人屬於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