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朱棣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從一個“藩屏王室”的藩王,在毫無贏面的格局中,最終逆襲成為明朝的第3位皇帝,開創了“永樂盛世”, 被稱為“永樂大帝”。一個“大”字,只能是“文治武功”兩面開花,才配使用的,而朱棣真正做到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朱棣最終能夠成功,在於他的前期基礎打得比較紮實。
因為他背後實際上站着一個彪悍的女人——皇后徐氏;這個彪悍的女人身後站着一個偉大的家族——中山王徐達家族,這個家族的背後實際上又站着一個強大的集團——“淮西勳貴”。
朱棣20歲就藩前元大都北平,從一個皇室子弟成為一名不世出的軍事統帥。背後依靠的是明帝國初期,無數不世出的猛將手把手的親自指導和戰陣歷練。這裏最重要的一個人正是朱棣的老丈人——徐達。
而這個階段,作為一個根本無緣儲位的藩王朱棣,自然是抱緊老丈人的大腿。
朱棣的一生有4子5女,其中7/9是徐達的長女,也就是他的原配徐皇后生的,其他有一個妾室生了一子一女,但是很快夭折。此外再無他人為朱棣生過一兒半女。
即便後來徐皇后病故,朱棣娶了很多老婆,但是他沒有忘記的一件事情,就是希望繼續和徐家聯姻,希望娶徐家最小的那個妹子,結果對方以死“拒”之,朱棣才作罷休。
所以當徐達這一批老人故去之後,新一批戰將藍玉等人又被朱元璋屠戮的時候,大明還剩下的不世出軍事人才,也就是隻剩朱棣了。而朱棣似乎也成了“淮西勳貴”們某種繼承。
如果對徐皇后的“忠貞”算是某種付出,那麼回報顯然是非常豐厚的。
雖然徐家的二代們比起徐達弱了很多,唯一有軍事天賦的徐輝祖也站到了朱允炆的陣營。但是隨着藍玉死後,對於整體受到打壓的勳貴的二代們而言,依靠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文官的朱允炆顯然是不靠譜的;朱棣才是自己最親近的政治依靠了。這也是後來朱棣之所以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大家都罵李景隆是蠢豬的時候,大家似乎忽略了他最重要的身份——“勳貴二代”;再加之徐增壽這樣不惜性命為朱棣閃轉騰挪各種袒護、通風報信。所以朱允炆表面看起來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爛,但實際上底牌全被朱棣看光了。
實際上從洪武25年(1392年)之後,朱棣就沒有再誕下一兒半女,當時朱棣才32歲。
從洪武25年(1392年)朱棣誕下最後一個子女到永樂5年(1407年)徐皇后病故,也就是朱棣32歲到47歲之間。朱棣未再生育或許有徐皇后的因素存在。
但是徐皇后死後,朱棣寵幸了不少妃子,可是仍然到死都未再有生育。那麼這個問題很大可能發生在自身的身體上。
在國朝史料找不到論據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選擇《李朝實錄》來作為參考。
怪誕的事情總是很多,朝鮮對於明清的很多“迷案”都能給出清奇的解釋。
不是某個宮女逃回朝鮮,就是哪個老媽子逃回了朝鮮,總之就如事件親歷者一樣,把任何事情都能出一個答案。雖然這類古代朝鮮人當做正史一樣看的史料,在我們看來比明清的筆記小説更為荒誕。
此前炒米在另一篇文章裏,也提到過兩個搞“對食”的朝鮮貢女呂氏和魚氏之間的矛盾,引發的朱棣前後共屠戮了3000宮女的故事。雖然也引用了史料的具體內容作為論據,結果被判定“不符合史實”,可見國內是對這部分史料採取完全不認同的態度。
在宮女們被殺之前,朝鮮宮女顯然更嘴硬一點。也是她死前的一段話,暴露了一個“秘密”,給予了某種“合理解釋”。
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李朝實錄》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朱棣自己那方面不行,我們才和太監搞對食,我們有什麼罪?”聽到這話,朱棣能不殺人麼?
我們回頭看洪武25年(139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洪武25年(1392年),懿文太子朱標從西安考察回來以後,便病死了。這對於明帝國而言是個巨大的損失,但同時對於善於打仗的淮西勳貴們而言,那幾乎就是末日的開始。
此後,大量的勳貴們被屠戮,帝國能夠打仗的角色幾乎都被一一清理乾淨。但是同年還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藍玉走向了人生最輝煌的頂點,隔年就被屠戮了。
而藍玉正是和朱棣爭奪整個“淮西勳貴”集團領導權的角色。最終因為朱標的死,天平倒向了朱棣。但如果朱標不死呢,次年死的人是朱棣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在這種隨時面臨着死亡威脅的巨大壓力之下,功能性喪失是有可能的。這根弦此後朱棣的一生都沒有放鬆過。
但是真實情況究竟如何?一切早已經淹沒在歷史塵埃中了。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