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台遺址公園 趙強
曾多少次,我在夕陽的餘暉中走進位於古城西寧城西區的虎台遺址公園,駐足細瞻“點將台”(史稱“虎台”,又稱“方亭”,老百姓謂之“謊糧墩”)及“禿髮烏孤、利鹿孤、禿髮傉檀”“三王”雕塑,窺探、捕捉和品味歷史在當年的具體情境物狀,感念禿髮三王的豐功偉績,觸摸當年歷史風塵……
“南涼亂晉立南涼,昆仲割據青海疆。都城碾伯今已朽,惟有河湟流水長。”説起虎台,其就是曾建都於西寧、樂都的南涼王國遺留在西寧的重要史蹟,它是南涼王國舉行重大政治、軍事活動的場所。
憶當年,鐵馬冕旒做大王,河湟萬里拓封疆。看今朝,英雄事業風煙散,剩得土台對夕陽。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作為南涼王朝禿髮鮮卑部落頭領的禿髮烏孤始創政權,稱西平王,改年號,置百官,都廉川堡(今青海民和)。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徙都樂都。同年酒醉墜馬傷肋而亡,諡武王。其弟禿髮利鹿孤繼位,遷都西平(今西寧),隆安五年(公元401年),稱河西王,建學校,訪政治,國事平穩發展,翌年寢疾,旋卒,諡康王。其弟禿髮傉檀襲,稱涼王,復遷都樂都。傉檀機敏過人,武功顯赫。《晉書》曾贊“傉檀傑出,騰駕時英。”在當時,北有北涼,東有西秦,東北有夏,西有吐谷渾。此情況下,傉檀徵戎夏之兵五萬餘,仗鉞誓師,大閲於方亭,東拒西抗,守國十八年,連他的敵人也説他“機變無窮,辭致清辯,神機秀髮,信一代偉人……”可惜禿髮傉檀生了一個窩囊的兒子——虎台,致使國破家亡。
自南涼王國滅亡後,禿髮破羌年僅8歲,連同王室宗親等一同被擄至西秦,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父王禿髮傉檀被乞伏熾磐鴆死,其兄虎台藉口被殺,年幼的保周和破羌倉皇出逃,並寄身於北涼,平淡度過了18個春秋,目睹了北涼政權日薄西山之勢。
北魏太武帝延和二年(公元431年),禿髮破羌兄弟先後投奔北魏,並得到太武帝拓跋燾的善待。不久,保周被封為張掖公,禿髮破羌被封為西平侯。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保周叛魏而誅殺。而禿髮破羌跟隨北魏皇帝英勇善戰,屢建奇功,故受北魏皇帝嘉獎而賜予源氏,並加封龍驤將軍。從此,禿髮破羌改名為源賀,成為南涼後裔的始祖……
“虎台”為傉檀在位時所築,以其太子之名命名,用以閲兵演武。南涼立國十八載,歷三世,猶短矣,然以遊牧與稼穡並重,置晉及各國,人民於諸城,開庠序,所明教化,此諸拳於促進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頗有貢獻,故為後人所稱頌。
虎台遺址從修建以來,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悠悠歲月,閲盡人間滄桑。曾經遭受過風雨的侵蝕與人為因素的破壞,但虎台雄姿依舊,巍然屹立於河湟谷地。
時隔千年,南涼古都總是給人一種淒涼的美感,一種如影隨形的滄桑。
虎台坐落在西寧古城的中心位置,地屬西川湟水與南川河交匯的三角台地上。這裏地勢最高,加上虎台本身的高度,居高臨下,除南川河外,其餘三川盡收眼底。從而可以看出其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
“禿髮傉檀好氣魄,驅使百姓築虎台。”説起虎台的作用來,除閲兵點將之外,還是莊嚴而神聖的祭祀場所。因為禿髮烏孤三兄弟,憑藉軍事力量起家,靠掠奪他國財物來維持國力。一方面要依靠戰爭的掠奪,另一方面要靠天地靈氣和宗教儀軌來支撐戰爭的勝負。在出兵前,藉助天威來鼓舞將士鬥志,以爭取戰爭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就需有一個高聳而宏偉,既莊嚴又神聖的祭祀場所,而這個場所就是虎台。
在南涼王的主持下,雄立於虎台之巔向上天祈禱,向下傳令,以達到天、地、人三者合一,形成高度凝聚力,實現無堅不摧的目的。
虎台遺址在西寧歷史上屬於非常重要的文物遺存,不僅是建築高度最高的建築物,而且是南涼都城的歷史見證。
花已謝,草已枯,青楊漸老,煙雨仍濛濛。城已舊,淚已收。柳梢未新,人事又變新。2004年,在西寧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寧市依託虎台文物遺址修建了南涼虎台遺址公園。其簡潔、粗獷、雄偉、厚重之特色,描摹出古城昔時的輝煌。
整個公園呈正方形,佔地面積約60900平方米。園區分為文物展覽區、休閒娛樂區、園務管理區。
穿過轅門,至閲兵場。只見玉璽、青銅鼎、“三王”大理石巨型雕像排列井然有序。四角有篝火台,北邊是將軍亭,西南角則為西寧市博物館。
進入大門,沿石階而下,便是南涼王廣場。廣場東西兩側的旗杆上懸掛着許多鳳凰圖案的黃旗,其外還有宮燈排列,此下是綠草如茵的草坪。楊柳、松柏、古色古香的草亭,將廣場裝扮得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石階旁便是一顆象徵南涼王權的“南涼王國玉璽”,緊挨玉璽的則是兩米多高的青銅寶鼎。正面鐫刻“南涼寶鼎”四個大字,側面則是寶鼎銘文。其文曰:
南涼王國共歷三世,凡十八載,其興衰之變,何其驟也!歷史長河,潮起潮落,灰飛煙滅。然為令人所望者,三雄重農武,開科取士,穩定一方,為人稱道也。銘曰:術精物庶,地方乃興;文昌教肅,地方乃清;敬民重本,王業乃成。虎台雖小,積澱沉雄;南涼已遠,古史遺訓……
轉過“南涼寶鼎”,便來到“三王”巨型雕像前。先王禿髮烏孤居中,其弟禿髮利鹿孤和禿髮傉檀排列左右。他們端坐於高頭大馬之上,手持長槊,身佩寶劍,雄姿英發,兩眼凝視前方,盡顯南涼三王文韜武略謀圖霸業的雄心壯志。
三王像前,為一塊卧式石碑。其上刻着南涼立國簡史——
漢魏之際,鮮卑拓跋氏一支,由酋長禿髮匹孤統領,自塞北遷到河西,史稱河西鮮卑。越百餘年,幾度興廢,東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禿髮烏孤嗣位,勃興於廣武……
三王雕像後面就是虎台了,經過培土加固,底部用青磚圍起。虎台四角是篝火台,用青磚砌成約三米高的方台,各呈放象徵篝火的一大理石圓鼎。
虎台背面的草坪上有一古色古香的亭子,曰“將軍亭”。亭內有一天然巨石,其上鐫刻着“重農尚武開科”六個紅色篆字。
其西南角為一座仿古的小樓——西寧市博物館。館內陳列着古羌吐蕃文化和鮮卑南涼文化的實物。此外,還有南涼後裔源氏家族捐贈的《源氏大宗族譜》及《源賀傳》《南涼後裔今何在》等資料……
虎台遺址公園的修建與開放,不僅是西寧各族人民的一件盛事,而且為古城廣大市民提供了一處休閒娛樂的場所,同時,也為廣大青少年回顧歷史、憑弔先賢提供了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再續了鮮卑遺民源氏的青海情緣。2006年,源賀的後代念念不忘南涼宗祖,聯絡源氏宗親,由源可就、源沃珠、源榮枝為團長的一行19人至西寧尋根祭祖。
可喜的是,從2010年以來,西寧市對虎台遺址公園進行了擴建,並安放了西漢時期的出土文物,陳列出古羌人的棺槨和人體骨架,為考古工作者研究和了解古羌人的喪葬習俗提供了一個平台。
夕陽投下了最後一抹色彩,我依舊在遺址公園裏默默彳亍着,吹來陣陣晚風,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打濕了我的衣襟,雨水沿着城牆的磚縫,一綹一綹地緩緩流了下去……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