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兒子保送清華,女兒北大在讀”,母親稱:6歲前,堅守這3條家規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經典

  同為北京大學畢業的錢家父母,家中有一兒一女,這兩個孩子被廣大網友稱為“別人家的孩子”:“兒子保送清華,女兒北大在讀”。#育兒有方法#

  這兩個才子都考入了我國最頂尖的大學,讓錢家夫婦成了身邊鄰居的“小紅人”。

  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更優秀,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夠養育出這般優秀的孩子呢?錢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又有什麼訣竅呢?

  錢媽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坦言道:最重要的是孩子6歲之前的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才成功的前提條件,在娃6歲前就要給孩子制定3條家規。

  孩子6歲前,這3條家規要堅守

  1、從小便定時閲讀“20分鐘”

  在孩子身處學齡前時期,父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接觸故事詞,這個接觸不是要求孩子背誦或默寫故事,而是與孩子一起描述古詩詞的意境,讓孩子能夠通過圖畫與場景相結合的方式逐漸領悟,在慢慢地熟悉詞語,直到識字後,錢媽媽才能讓孩子背誦、默寫古詩詞!

  雖然孩子在幼年期的識字量不多,專注力和思維理解能力也很有限,每天定時與孩子閲讀古詩不僅可以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記憶力的基礎,例如詩詞才女“武亦珠”、5歲神童“王恆屹”,他們在很小的時候都接受過不同類型的“古詩啓蒙”。

  父母和家長在一起進行閲讀,也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親子關係,從而共讀美好的親子時光。

  2、需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

  在娃4歲時,錢家父母就已經有意識地將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而且需要提前完成當天的所有任務。

  但是如果孩子想與同學出門玩,或想參與野炊活動時,錢家夫婦都沒有拒絕,因為在錢媽媽看來,孩子沉迷於電子世界,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能夠促進孩子對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增加孩子對某一件事物的專注力,儘可能讓孩子多上外面去走走,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環境。

  3、扼殺“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在錢家夫婦的家規中“人人平等”是最重要的育兒理念,即便是孩子處於幼年期的時候,父母二人便給予孩子可以參加與家庭討論和家庭決策權,讓孩子明白父母平等交涉的權利,同樣也將“以德服人”的教育觀念輸送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只有不撒潑打滾、用冷靜、理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唯一捷徑。

  因此,身為錢家的孩子很快便意識到了,沒有任何快速的捷徑能讓孩子獲得成功,想要達到孩子的目標就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和心血,從未出現過不勞而獲的情況。

  而且,錢家夫婦以“獎勵卷”的方式激勵孩子們自身的努力而換取想到的東西。這也讓孩子們意識到,讀書與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僅僅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凡是不可以過於依賴父母,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也早就萌發了。

  注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應從小做起,從而為孩子打下一個穩定堅實的基礎,依據蒙特利梭教育理念得出結論:孩子的性格養成關鍵期為3-6歲,身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故事以及色彩鮮豔的圖片最為敏感,用繪本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是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