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初一相差不大,
進入初二兩極分化,
到了初三天上地下。
這是流傳於校園的一句順口溜,説的正是最令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初二年級孩子。這也是教育界公認的“最難管”年級、“惹事”最多的年級,俗稱“爛污泥(二)”。復學至今,許多初中學校把管理的重點放在了初二孩子身上。“上網課,他們效果最差;惹事情,他們特別起勁。”在老師們眼裏,部分初二孩子簡直就是個“小叛逆”。
龍茗中學校長彭美華説,相比剛進初中的六年級和七年級孩子,八年級也就是初中二年級的孩子不再是低年級了,心智也越來越成熟了,而且開始進入了青春期,不願被管頭管腳。另一方面,初二學生又不同於初三學生,升學的緊迫感不強,學習的弦也繃得不緊。不少人覺得反正離中考還有一段日子,“鬆一鬆”“玩一玩”的心理容易占上峯。這也是造成這個年級的孩子給人留下比較“難管”印象的主要原因。
再從他們的自我心理感受來看,進入初二年級,學科的難度也在加大,一旦暴露出學業成績不佳的問題,他們就特別容易出現焦慮,以至於情緒波動厲害。“有不少孩子在六、七年級時看看還蠻好,但到了八年級時就會像變了個人似的。當然,有的孩子變得十分用功、十分懂事了,也有的孩子變得更叛逆、更散慢了。這既需要孩子們做好自我調適,同時更需要老師和家長多加關注,多給他們一些正能量的幫助。”彭校長説。
初二年級多“小叛逆”,這恰是青春期少年的重要特徵之一。例如,有個初二女生的房間亂七八糟,媽媽就一個勁地數落她:“房間都整理不清,還怎麼搞得好學習?”“房間這麼亂,以後誰還敢娶你?”聽了這些話,孩子當然要暴跳如雷或冷漠以對。還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在玩手機,就劈頭蓋臉責罵:“怎麼還不做作業?”“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人家每次都考年級第一名。”……
出現這種情況,看看專家怎麼説?
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陳默説,14歲是個“敏感”年齡,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特別會出現莫名的躁動,獨立性和依賴性、開放性和閉鎖性等雙重性格都會在他們身上共存。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對家長來説是最大的挑戰,如果家長不這麼做,孩子就會逆反,就會硬扛,甚至還會弄出些極端行為。
寶山區教育學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蔡素文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試圖擺脱成年人的控制,希望獨立嘗試,但又有限於自身的能力與閲歷,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已的時間、行為和生活,構成了他們內心錯綜複雜的矛盾和衝突狀態。
不過,蔡老師還提出,雖然一直有什麼“八年級現象”“初二效應”等説法,但沒必要將這個年級的孩子都“標籤化”,以免給他們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對於正處於身心變化關口的初二年級孩子,父母要多給予一些陪伴,幫助他們去很好地審視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總之,對於初二孩子,家長過於“雞血”或過於“佛系”,都會給孩子帶來困擾,都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 蔚
圖 片 | 孫中欽 網 絡
編 輯 | 梁 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