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國霸主之一,以識人聞名天下。關羽、張飛是個無名小卒時,劉備便看出二人的勇武驚世,忠心赤膽,不惜花費大量心思結交二人,以至於今後成為打天下的左膀右臂,據水斷橋,水淹七軍,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不世之勳。當田豫是個小屁孩時,劉備一眼看出田豫的不凡,今後必定成為威震天下的名將,可惜的是,田豫執意離開令劉備傷心不已。
另外還有諸葛亮、趙雲等,都是劉備通過慧眼得到的人才,除了劉備主動招募人才外,還有一些主動投奔劉備過來的,其中有三位牛人,不過,他們卻不該投奔劉備,如果改投曹操或者孫權,相信以他們的才能,早就統一了天下,成為開國功臣。三位牛人分別是:打敗過曹操的馬超;擁有安定天下之能的龐統;軍事才能完勝諸葛亮的魏延。
馬超—潼關之戰差點殺死曹操。
211年,曹操以借道的名義攻打漢中張魯,關中諸侯之一的馬超則認為曹操居心不軌,名義上是借道,實際上是一塊將關中吞併,於是,馬超不顧在曹操管轄區域的家人,腦門一熱,直接反了曹操。很快,雙方在潼關展開激戰,對峙期間,馬超則建議韓遂與曹軍隔岸對峙,待到曹操糧盡士氣低落後,要麼會撤軍,關中之危可解除,要麼強行渡河,除非曹操腦袋抽了,要不不會這麼幹。而韓遂沒有聽取馬超的建議,非要弄個半渡擊之的戰術。這個戰術也算成功,不過,成功一半。
曹操準備北渡黃河,主力軍已經成功渡河,曹操留下親衞斷後,剛要動身,馬超突然率領一萬大軍殺到,關鍵時刻曹操卻在胡牀不能起身,張郃、許褚等直接架起曹操狂逃,最後終究還是晚了一步,馬超來到河邊,直接下令放箭,瞬時箭如雨下,危機一刻,丁斐放出大量牛馬,衝散了馬超軍隊,這才救了曹操一命。
像馬超這樣的武將,在三國可不多見,呂布算一個,第二位便是馬超了,是當世真正的牛人。可悲的是,牛人的下場有點悲催,關中遭到韓遂的“反叛”,中了曹操的離間計,敗逃到漢中投奔張魯,結果又遭到張魯手下陷害,最後投奔了劉備,然而,投奔劉備是馬超又一次的失敗選擇。到了劉備這裏,沒有得到重用,反而一直被張飛掣肘,鬱郁不得志後,病逝於成都,如果馬超投奔的是孫權,怕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吧?!
龐統—擁有定天下之能。
卧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相信朋友們對這一句諺語不會陌生,這句正是著名評論家司馬徽先生所説,這裏的鳳雛指的便是龐統。
龐統是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的牛人,先是在東吳遊歷,喜好評説他人,這一點與司馬徽比較相似。以縣令的身份初次與劉備見面,二人通過一番交談,劉備便已確定龐統的才能,確實能夠與諸葛亮相提並論。攻打四川劉璋時,龐統隨軍出征,擔任劉備的軍師,龐統為劉備制定三條計策,上計:直接襲殺成都劉璋;中計:誘殺蜀中大將,再進攻成都;下計:撤回荊州,再圖益州。最終劉備選擇了中計,一路連克,直接攻到了重鎮雒城,到了這裏,劉備猶豫不決,最終葬送了龐統。龐統率眾攻城,結果被箭矢射中,不治而亡。
如果龐統沒有投奔劉備,而是曹操,怕是天下早就統一了吧?投奔曹操,龐統才算得上如魚得水,也可以與諸葛亮有正面交手的機會,悲劇的是,龐統最終選擇了劉備,也註定他的下場是悲慘的。
魏延—關羽張飛死後的又一“神將”。
魏延,被演義黑的體無完膚。在演義裏,魏延屬於無間道的祖師爺,叛這個叛那個,比呂布還要反覆無常,到了劉備這裏,諸葛亮率先發現此人腦後有塊骨頭突出,是位正兒八經的“漢奸”。然而,真正的歷史中,魏延不僅沒有反叛,反而對蜀漢忠心耿耿,對劉備忠心耿耿,不僅如此,還是諸葛亮北伐中最得力的助手,沒有之一。
211年,魏延率領部下投奔劉備,屢立戰功後,被劉備提拔為牙門將軍。漢中之戰結束後,又破格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劉備對魏延確實不薄,也確實對得起魏延的雪中送炭。不過,魏延卻不該投奔劉備,因為蜀漢的人際關係過於錯綜複雜,不適合單純的魏延生存。
劉備死後,諸葛亮接手蜀漢,魏延的軍事能力開始徹底釋放,比之諸葛亮來説,只高不低,因為魏延敢於冒險,戰爭就是這樣,不願冒險,取得的戰果也是微乎其微,比如:諸葛亮。諸葛亮奉行的是穩紮穩打,稍微不對勁直接撤軍,如果説在家門口,諸葛亮這種打法完全沒毛病,但是,遠征曹魏的話,諸葛亮怕是力不從心了,對於蜀軍來説,補給實在太長,每一次打仗,幾乎都是以舉國之力供應大軍的吃喝,而每次的無功而返,幾乎也都是因為斷糧。
比之諸葛亮,魏延先是提出子午谷奇謀,可惜諸葛亮卻以風險太大,拒絕魏延。到了諸葛亮死後,又間接害死魏延,最終魏延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如果魏延沒有投奔劉備,而是曹操或者孫權,怕是將來成為鎮守一方的名將,而且無人撼動其地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