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與我軍軍史不符之處,請尊重軍史、尊重先烈
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亮劍》,使無數人關注了386旅。作為一部經典的軍旅文學作品,《亮劍》風靡了全中國,但386旅的幾個主力團之番號,以及那場擊斃日本天皇侄兒、震驚整個侵華日軍的伏擊戰,都與我軍軍史不符,例如下面的這個主力團。
“只要能消滅這個團,我願意在再損失兩個聯隊”。
1943年10月24日,386旅第16團奉命開赴延安,途中卻在洪洞縣韓略村(現屬曲亭鎮),打了一個震驚日本朝野的伏擊戰(《亮劍》中獨立團的傑作)。這場伏擊戰沿襲了我軍的戰術精粹,整個戰鬥僅用了半個多小時,180餘人的日軍“戰地軍官觀戰團”大部被殲(僅3人詐死逃生)。
這支觀戰團包括有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大佐聯隊長6名、日本天皇的侄兒1名,以及日軍“派遣軍步兵學校”的軍官。岡村寧次在得知“戰地觀戰團”是被第16團殲滅之後,暴跳如雷地對部下説道“只要能消滅這個團,我願意在再損失兩個聯隊”。
第386旅之最初編制番號。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於陝西富平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
第386旅首任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轄紅31軍第91師改編的第771團,紅31軍第93師改編的第772團,一個補充團(未被國民黨政府承認),全旅5700餘人。
橫空出世,三戰三捷。
1937年9月30日,386旅隨129師由陝西富平出發,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18日,386旅挺進到了山西省昔陽、平定以東地區,10月21日、10月26日、11月2日,386旅連續取得了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伏擊戰的勝利,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2至3月,為了牽制日軍的進攻,配合晉南國民黨軍和晉西北、晉西南的八路軍作戰,386旅又組織了多次伏擊戰,並先後取得了第二次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的勝利。
戰鬥中發展,戰鬥中壯大。
經過近1年艱苦卓絕的戰鬥,386旅不斷地發展壯大,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還支援了其他部隊的發展。
原本386旅下轄之第771團,後劃歸129師獨立旅建制,但在此基礎之上,386旅已經擁有了第772、第16、第17、第18團,全旅高達8000勇士,並創立了著名的太嶽軍區。
謝家慶:第16團首任團長。
謝家慶1912年出生於河南光山縣,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謝家慶曆任紅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1至第4次反"圍剿"鬥爭,經歷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
抗日戰爭時期,謝家慶曆任晉東南涉縣工作團團長、129師挺進支隊兼晉冀豫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委員,後任386旅第16團之首任團長。
擊退日軍偷襲黃崖洞兵工廠,但在殲滅岡崎大隊之關家堖戰役中壯烈犧牲。
1940年10月下旬,日軍三十六師團岡崎大隊510餘人,誤打誤撞地摸到了八路軍總部,設在遼縣、武鄉縣、黎城縣交界的黃崖洞兵工廠。在接到日軍進犯黃崖洞兵工廠的報告之後,彭老總立即命令386旅主力772團和16團,立即趕往黃崖洞打退日軍的進攻。
在擊退岡崎大隊偷襲黃崖洞兵工廠之後,1940年10月31日,16團又奉命參加了圍殲岡崎大隊的關家堖戰役(即《亮劍》之中,被李雲龍幹掉的山崎大隊),然而16團團長謝家慶,卻不幸在此次戰鬥之中壯烈犧牲。
戰機無處不在,只要敢於亮劍。
1943年10月18日,時任太嶽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的王近山,奉命率領16團從太嶽軍區開赴革命聖地延安。經過幾晝夜的急行軍,16團到達了洪洞縣,當地黨組織在慰問16團的同時,也介紹當地的敵情。
王近山在與16團團長陳金鈺分析了敵情之後,為了配合反掃蕩作戰,減輕根據地的壓力,決定在此伏擊日軍,而且所選擇的伏擊地點,就在距韓略村日軍炮樓只有500米的一段凹道。
一場體現我軍戰術精髓的伏擊戰,用時不足1小時。
10月24日黎明,16團2營悄悄進入了設伏陣地,這是一段只能通過一輛汽車的凹道,凹道兩旁是陡壁,高的地方約十餘米,低的也有七八米,整個凹道全長約500米,為最理想的伏擊陣地。
早晨8時許,日軍13輛汽車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凹道,當汽車全部鑽入16團布好的"口袋"之後,2營營長聶鳳炎發出了攻擊命令。霎時之間,無數的手榴彈和炸藥包,投向了凹道里的日軍,因為在這種地形作戰,沒有什麼比手榴彈效果更好的武器了。這場伏擊戰用時不足1小時,被圍日軍除3人詐死逃生之外,其餘全部被殲。
“戰地軍官觀戰團”被殲,震驚了整個侵華日軍。
16團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次常規的伏擊戰,但從打掃戰場中繳獲的文件中才得知,這支被殲的日軍,竟然是豪華的"日軍軍官觀戰團"。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了推行他的"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便組成了一支華北派遣軍的戰場參觀團,由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率領,去太嶽戰區實地觀戰學習他的新戰法,不想卻被送入了16團的"口袋"。
鄭光南:16團2營5連的指導員,抱着一束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雖然是一場成功的伏擊戰,但戰鬥過程卻是非常慘烈,16團付出了傷亡50多人的代價,包括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鄭光南烈士。由於這支日軍全部是由軍官所組成,其戰術素養和戰鬥力,絕非以往戰鬥中那些普通的日軍可比。
例如在戰鬥剛剛開始之後,雖然是突然遭到伏擊,但兩名日軍就迅速鑽進了路邊的一個小土坑中,兩支槍形成交叉火力,16團的戰士一露頭便被擊中。其他日軍更是兇悍,他們甚至是利用同伴的屍體,躲在屍體下面進行對抗,最終有3人詐死逃生(其中就包括《亮劍》之中,被魏大勇挑了的服部直臣)。
如今在韓略村戰鬥遺址的北面,建有一座烈士陵園,陵園內面矗立着一塊紀念碑,紀念碑的正面刻着“韓略戰鬥遺址”,紀念碑的背面刻着韓略村戰鬥簡況,而鄭光南等16團的烈士,就長眠在這塊土地之上。
緬懷革命先烈!致敬中國軍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