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訊 “回到幾十年前,我們的學習就是這樣發生的,數字化、智能化條件下理想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教育的迴歸。”6月24日,在ClassIn OMO 全國巡講營(成都站)交流活動中,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談起了自己的暢想。他認為,校園是主要的學習場景,但並不是唯一的場景,只有將校園、家庭、社區連接起來,“好教育”才能更好地發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教育領域,通過技術手段架起了校園、家庭、社區的橋樑,並將一線優質教育資源帶到了偏遠地區。探月學院聯合創始人張瀚之談到,實現教育現代化改革,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教師隊伍的升級,打造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交流活動中,如何為教育賦能、為教師賦能,成為分享嘉賓們多次提及的話題。
隨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認為,教育信息化給教學帶來的改變,是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的發生,通過技術手段的介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這場疫情加速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拓寬了學習的場景,當下應該回歸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關係。
校園是主要的學習場景,但並不是唯一的場景。鄭德林指出,只有將校園、家庭、社區連接起來,“好教育”才能更好地發生,“智慧校園和傳統校園相比,能夠突破校園圍牆的邊界,連接另外兩個重要場景,來支持學生學習。“
教室、教師、課程三者之間的關係正在重構,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改變。“一間偏遠地區的教室,怎麼樣和北大附中、一零一中學更好的連接?” 鄭德林表示,是在線教育促進這種連接的發生,OMO教育模式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
作為使用ClassIn的一線教師,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教研組長郭菁表示,線上教學需要專業平台輔助,在實際授課中,課堂高效、師生互動和課堂監督與評價這三點要求對線上教學同樣適用,而很多教師受限於線上平台,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
“工具的使用是基礎,老師更應該要反思的是,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在探月學院聯合創始人張瀚之看來,實現教育現代化改革,一個重要的步驟是教師隊伍的升級,打造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給學生和教師都帶來了挑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除了應對線上教育帶來的技術挑戰,教師如何進行新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評估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
一名教師在線下授課,學生則可以選擇線上或線下互動。在實現教育共享上,ClassIn 互動教室副總裁高寒認為,優質教育資源有限,但教室可以無限,可以通過平台讓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遠程教室的接入,來自各地的師生可以突破空間的侷限,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平台與老師進行實時互動,便於後續分層教學的進行,實現優質資源的最大化。
高寒表示,未來將和北京、上海,乃至西南地區的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人人共享,人人可求。
ClassIn是翼鷗教育發佈的一款在線教室直播系統,可以開展一對一、班課、大直播課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實現作業提交、課堂筆記、雲盤分享等功能。官網顯示,截至目前,ClassIn已經獲得了包括新東方、好未來在內的12000多家企業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