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同學,請問這雙鞋是你的嗎?”“這本《線性代數》教材是給你寄回去還是捐給新生?”7月1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知行2樓宿舍裏,哲學院院長臧峯宇正在與畢業生王卓然進行視頻通話,向他直播畢業“寄”全過程。
半個小時後,王卓然留在宿舍中的物品已全部被裝在四個印有“2020屆畢業記憶”的箱子中。學校老師快速地纏上膠帶,用馬克筆寫上“青山一道,風雨共擔”八個字,用手推車送到快遞點。
王卓然是中國人民大學2020屆近8000名畢業生中的一員,他將在2-4天內收到他的專屬“畢業行囊”。
7月1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宿舍樓,在校師生員工在為近8000名2020屆畢業生提供暖心行李寄送、寄存服務。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據介紹,截至7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共代理或協助畢業生打包行李近5萬件,後勤集團及各學院暫存行李1.8萬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行李打包是學校近期最重要的任務,中國人民大學已動員全校力量幫助學生做好行李寄送、管理等工作。特殊時期,學校希望通過老師幫助學生打包,傳遞給學生母校對他們的關愛,上好這堂有情感温度的“疫”時思政課。
師生員工化身“主播”、“搬運工”
在這個特殊畢業季,中國人民大學全校教職員工,紛紛化身“主播”和“搬運工”——從知名教授到青年教師,從機關幹部到後勤職工,從教師輔導員到學生志願者,都加入到行李打包郵寄的工作中。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宿舍樓,一名老師在為一名女生收拾行李並與她視頻連線。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學生存放在宿舍、需要打包郵寄的物品少則三四箱,多則二十幾箱,學校認真對待他們的每一件物品。打包現場,記者看到,一位老師將學生放在宿舍的電腦小心取出,與學生確認後再將電腦包在學生的厚衣物中,小心放到箱子裏。“駕駛證、護照等重要物品,會單獨郵寄以確保安全,學生的化妝品等物件也會單獨寄出。”現場一位參與行李打包的教師向記者介紹。
在一間學生宿舍,教師在邊視頻邊為學生收拾行李。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此外,本次畢業“寄”格外注重學生的隱私。“我們已經開過視頻會議,為確保不侵犯學生的隱私,在正式打包之前,學生有什麼隱私物品,可以向我們提出。不想讓老師看到的,我們會安排學生幹部去打包;不想讓同學看到的,我們也會安排老師去處置妥當。”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唐傑介紹。
一名教師在收拾學生的小物件並分類打包。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此外,記者獲悉,北京本地學生可向學校申請,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不聚集的原則,回校收拾自己的行李。而畢業後繼續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的學生,學校為他們延續了往年的行李寄存服務:學生的行李暫由學校代管,開學後到指定地點領取。中國人民大學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介紹,今年學校對行李寄存工作也作出調整,延長了行李的寄存時間、取消行李寄存數量的限制。
“一人一策”,回應學生多元化需求
記者瞭解到,中國人民大學要求認真、細緻做好畢業生行李安置工作,尊重學生的合理訴求和意見,高度關注特殊困難學生,做到“一人一策”“一對一”溝通解決。
快遞人員將"戰疫同行,再書華章”的鼓勵標語貼在紙箱上。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面向全體教工黨員發出協助開展2020屆畢業生行李打包寄送工作的倡議,一經發出,老中青三代黨員齊上陣,成立“畢業生離校工作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積極投身畢業生離校工作第一線。該學院學生表示,老師們細緻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畢業生走出校門前,母校贈與的最後一份珍貴財富。
在校師生員工將寄存在校的學生行李統一搬運到寄存點。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除了學生們的物品外,畢業之際,考慮到學生們不能返校參加畢業典禮,每個學院為學生們準備了“畢業禮包”。如新聞學院為學生們準備了畢業筆記本、畢業紀念T恤等,T恤左側寫着“鐵肩道義”、右側寫着“妙手文章”。
“有的學生開學後還會在人大繼續讀研,他們的行李已經打包寄存好了,此時他又有重要物品要用,比如證件等需要急用,我們也會給他們打開箱子,把學生所需物品寄送到家,確保為學生服務、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師向記者介紹。
截至7月15日上午9時,共代理或協助4115名畢業生同學打包行李近5萬件,後勤集團及各學院暫存行李1.8萬件。全校62.1%畢業生的行李打包工作已經完成。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攝
據統計,中國人民大學89%畢業生具備行李寄送意願,目前絕大部分畢業生行李打包工作已完成。該校校長劉偉向記者表示,希望通過這場畢業“寄”,身體力行地教會學生如何幫助他人,並推動“三全育人”融入畢業工作各環節。
除寄送行李外,據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6月份以來,各高校充分利用畢業教育和離校工作的契機,聚焦畢業生思想引領,通過組織各類主題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學生獲得感,引導畢業生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艱苦奮鬥、紮根基層。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