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是天下之主,説的話都是聖旨,任何人不能違抗,即便皇帝的做法是錯誤的,一意孤行的話也沒有人能阻止,何況封建社會等級分明,即便皇帝讓一個人去死,這個人也會磕頭謝恩,慷慨赴死,這就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説到這就要提一下皇帝特有的“賜死”制度,賜死是皇帝的特權,伴隨着君主專制社會不斷髮展,一定程度上“賜死”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有利於江山穩定,然而卻讓皇帝身邊的大臣處處謹慎,生怕稍有不慎就會觸怒龍顏,做起事來畏手畏腳,不利用行政積極性。賜死制度正是對忠君思想的考驗,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忠君的最高境界,從心底對大臣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讓他們以為遵從皇帝意願就是最大的忠誠。
“賜死”作為一種死刑,與其他死刑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歷代王朝當中賜死這種説法是從來沒有列入過正式的刑典的,只是君王作為處死犯了錯的人的一種特殊手段,説簡單一點就是一種私刑。一般來講,賜死之後一般會給罪人發放一些的刑具,其中就包括繩子,毒酒,劍,綾當然,這些刑具對於罪人來説是沒得挑的,皇上給什麼就用什麼。
那麼有沒有君王賜死而不甘心去死的人呢?自然會有,歷史上不乏一些名人被賜死的案例,魏孝文帝將自己的皇后馮氏賜死。皇后拒絕接受毒酒,邊逃邊喊。於是乎,旁邊的執行者一擁而上,強行給她灌下毒酒,不久後馮氏便毒發身亡。從這段我們可以看出,皇帝賜死時都是有執行者從旁監視的,一旦發生不可控事件,那麼這些監視人是不介意過來幫你上路的,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後果就是會連累自己的家人朋友,出於這種考慮,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外逃。
當然賜死過程中必然會發生一些變故,據説清朝大臣趙舒翹得罪了慈禧,被慈禧下詔賜死,一干老太監找到趙舒翹眼睜睜地看着他吞下毒藥,然而幾個小時過去了,並沒有毒發的跡象,趙舒翹還是精神抖擻,沒辦法只好讓趙舒翹再吞點鴉片砒霜,到了半夜還是沒死,只是不停呻吟。最後只好用厚紙蘸上酒,堵住其七竅,反覆數次,才死透。
這兩個都是沒有躲開禍患的例子,難不成歷史上那麼多人就沒有一個成功逃脱的嗎?別説還真有,此人名為賈道衝,賈道衝是宮廷藝人,經常出入皇宮,而且有一個壞毛病愛喝酒,喝多了嘴上就沒把門的,四處散播宮廷八卦,皇帝不開心不是喜歡喝酒嗎,直接讓人送來了兩杯毒酒。
毒酒擺在面前,賈道衝只能認栽,端起毒酒就要一飲而盡,就在此時兒子賈直言懇請太監准許父親臨死之前拜一拜四方神靈,太監們覺得要求不過分,於是准許了最後的心願,沒想到趁着賈道衝與太監們不注意的時候,賈直言端起毒酒一飲而盡,喝罷對父親磕了一個頭,甘願替父去死,説來也是賈直言命大,一覺睡起來竟然沒死,只是落下了殘疾。太監們回宮覆命以後,向皇帝説明了其中緣由,皇帝大為感動,收回了賜死的旨意改為流放之刑,賈道衝因此留了一條命,這也是古籍記載唯一一個逃過賜死的人。
古代的死刑分大辟、腰斬、凌遲等名目,都很血腥恐怖,但賜死就從容多了,一般就是白綾、毒酒或者一把劍,可以説最大限度減少了痛苦和折磨,那些真正犯了死罪的大臣,自知必死,但能被賜死也是一種幸運,內心還是真的會感激從而謝恩的。作為給皇權貴族特殊的刑罰,賜死已經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