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宋太宗趙光義是以弟繼兄之位,搞出了"燭光斧影"這出千古疑案,他要想坐穩皇位,文、武兩大集團的擁戴至關重要,其中軍權又是重中之重,宋太宗很擔心軍中的將領不服從他這個皇帝,如何控制軍隊並讓軍隊為自己服務是趙光義最操心的事。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為此趙光義想出了"將從中御"這一招,也就是每到作戰的時候就由趙光義本人親自授予出征將帥應對謀略和攻守計劃,還直接授以陣圖讓前方將帥依圖作戰,且不得擅自更改,試圖用這種方式掌控軍隊,不讓領軍作戰的將帥有自己獨立的作戰思想。

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前方形勢一日多變,將帥需要臨機隨時變動策略,可大多數前線將領在趙光義的旨意限制下並不敢擅自改變作戰策略,所以,在宋遼邊境的不斷交鋒中,北宋軍隊在大多數的對抗中總是處於下風。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大凡前線主帥在作戰的時候,顧慮最多的除了後勤能否有保障之外,最害怕的事就是上司的瞎指揮,近代的蔣校長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打輸掉解放戰爭,頻繁插手前敵指揮是主要原因之一。

宋太宗時期的宋遼邊境統兵將帥也不得不面臨遠在汴京的趙光義的直接瞎指揮,他們也不敢違抗趙光義的聖旨,真正懂軍事的統兵將領估計都很鬱悶。不過也有例外,北宋初期的大將李繼隆就曾多次違背趙光義的指令打仗,並且還都取得了比較輝煌的勝利。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事急從權,為了贏得勝利,李繼隆臨陣更改趙光義指定的陣圖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軍在趙光義的親自率領下攜滅北漢之餘威北上迎戰遼軍,結果在高梁河戰役中一敗塗地,遼軍在耶律休哥的率領下順勢反攻,在滿城(今河北省保定市)附近遇上了阻擊的宋軍,當時宋軍的主將是崔翰,李繼隆是監軍。

宋軍起初嚴格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佈陣,但在對陣時發現要對抗遼軍的騎兵衝鋒,皇帝設想的軍陣不管用,各陣之間空隙過大,要想獲勝就需要改動陣型拉近軍陣之間的距離來應對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主將崔翰不敢變動趙光義指定的陣型,眼瞅着要打敗仗,關鍵時刻是李繼隆主動站出來表態:

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上命不可違。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即從宜而行,敗之於徐河。

有監軍的擔保,宋軍的將領們才敢於臨陣變換陣型,並且在此戰中大勝遼軍,史載此戰中宋軍斬首萬級,算得上是宋遼對戰以來有數的大勝,勝利的關鍵當然就是李繼隆臨陣敢於站出來承擔責任,變動趙光義指定的作戰陣型,這才有了後世稱為"第一次徐河之戰"的勝利。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繼隆違抗趙光義禁止出戰的旨意,率部大勝遼軍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遼軍在耶律休哥的率領下再次入侵北宋,時任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都部署的李繼隆再次遇上了耶律休哥這個老對手。在此之前,因為宋軍多次在和遼軍的作戰中失敗,趙光義被打得有點害怕了,所以嚴令各地守城將領不得出城野戰,命令他們守好城池就行,結果到了李繼隆這裏,他再次違背了趙光義的意願:

初,朝議有寇至,令堅壁清野,勿與戰。一日,契丹驟至,攻蒲城,至唐河。護軍袁繼忠慷慨請出師,中黃門林延壽等五人以詔書止之。繼隆曰:"閫外之事,將帥得專。"乃與繼忠出兵,戰數合,擊走之。

如果李繼隆不出戰,北宋邊境除主要城池之外的鄉間將被遼軍一掃而空,這對於宋朝軍民的士氣將是重大的打擊。李繼隆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義悍然率部出城和遼軍死戰,再次大勝耶律休哥統帥的遼軍鐵騎,斬首超過一萬五千級,以一己之力終止了遼軍試圖一鼓作氣打到黃河邊的猛烈勢頭。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不輕言失地,李繼隆違背中樞決策,率部捍衞邊境要地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耶律休哥又來入侵北宋邊境,一直打到威虜軍(軍寨,今河北省徐水縣西)所防守的地域,當時宋朝中樞對於這個邊境小軍寨的去留有頗多爭議,最終採取的策略是放棄這個地方,但李繼隆表示強烈反對:

嘗有詔廢威虜軍,繼隆言:"梁門為北面保障,不可廢。"遂城守如故,訖為要地。

為保證遼軍不攻破威虜軍所在,李繼隆親率大軍為威虜軍運糧,途中遭到耶律休哥的攻擊,李繼隆臨陣不亂,派遣大將尹繼倫統帥精鋭繞至遼軍背後發動進攻,一舉取得了這場被稱為"第二次徐河之戰"戰鬥的勝利,遼軍大敗,損失無算,連耶律休哥本人也在宋軍的進攻中受重傷狼狽逃竄。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李繼隆多次違背趙光義的指令對外作戰,如果是一般將領早就被趙光義幹掉了,可李繼隆有護身符護體,他和趙光義的關係可不是普通關係,他們是親戚,李繼隆是趙光義的妻子明德皇后李氏的兄長,可以説是當時最牛的外戚,

李繼隆既是趙光義認可的自家人,又能統兵打勝仗,這樣的人才對於需要小心防範軍中非嫡系勢力抱團的趙光義來説是絕對要拉攏和重用的,所以趙光義對李繼隆不嚴格遵從陣圖作戰等舉措也只是一笑而過,"將從中御"是害怕非嫡系將領作怪,李繼隆這樣的自己人就不存在這個擔憂。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趙光義其實巴不得李繼隆多立軍功,有自己人在軍中幫助他掌控軍隊那是相當美好的。當然,這也是宋太宗時期文官集團還沒有完全崛起時才能出現的情形,這個時候,還沒有發展到強勢的文官集團集體出外領軍,會打仗的外戚牛逼一點還是能出頭的。李繼隆身份特殊,所以才能抗住壓力,時勢造英雄而。

參考文獻:《宋史》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52 字。

轉載請註明: 敢於變動皇帝"將從中御"指令的北宋大將,專門抗旨,專打勝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