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從哪個電視劇裏面整出來黑我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段子。這還真是一個能養活一羣自媒體作者的段子。
為了不免俗套,我也先講一講。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后,來到了少林寺,見到了佛祖的佛像,卻猶豫自己要不要給佛祖下跪,當時方丈見到朱元璋猶豫,估計也猜到了朱元璋所想,因此就對朱元璋説:“陛下是現在佛,現在佛可以不拜過去佛。”朱元璋因此很高興。
這樣的段子,在歷史上並不少見,而且哪一個都比這個更能甩梗。
別人都在講歐陽修記在《歸田錄》中趙匡胤不拜佛的事情,我如果再講的話,就有點過分了,那我講一講宋徽宗時期的張天師的事情吧!
北宋時期很尊崇道教,宋真宗時期痴迷道教,其年號“大中祥福”就很有道教的意味,北宋時期的道教以東漢末年張道陵為尊,當時張道陵的後人甚至建立政權成為一方諸侯,後來為曹操擊敗,張道陵的後人就逃到江南龍虎山為據點進行傳教活動。
張道陵自稱張天師,天師的職位也是世代相傳,因此子孫後代也被稱為張天師。
宋徽宗時期,曾經召見這一代的天師張繼先入宮,徽宗問張天師:“聽説天師居龍虎山,這龍虎山果真有龍虎麼?”
張天師卻這樣回答:“虎天天都能見到,龍顏卻是今日才得幸見。”徽宗皇帝聽了甚是歡喜。
施耐庵將這個橋段巧妙的設計在《水滸傳》中的第一節,洪太尉前去龍虎山去請張天師,一路上看到的不是大蛇就是老虎。
關於宋徽宗是不是真龍那就不知道了,靖康之變的時候,宋徽宗的兵部尚書竟然把戰勝敵人的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敵,結果金軍攻破汴京,後來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不但將徽欽二宗貶為庶民,還拉到金國都城給完顏阿骨打披麻戴孝。
尊重歷史,我們好好來聊一聊朱元璋的宗教思想。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早年因為家庭條件困苦,因此入寺為僧,出家的寺廟就是安徽鳳陽的皇覺寺,後來又以雲遊僧的身份在江南一帶化緣,一直到1352年之前,25歲之前的朱元璋跟佛教是有着深刻的淵源的。
但是1352年朱元璋離開皇覺寺,參加了明教義軍隊伍,以“明王出世,彌勒降生”為號召,打着尊奉小明王韓林兒的旗號逐步發展壯大,這對於朱元璋來説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轉變,不止是信仰上的轉變,更是人生的轉折,當然,朱元璋壓根就不信佛教,更不信明教,朱元璋前期因為貧窮,入皇覺寺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後來加入明教不過是為了發展自己。
正是因為朱元璋太瞭解宗教,意識到宗教的作用,在當皇帝之前,朱元璋對宗教一直是利用的態度,正是在宗教的幫助下,朱元璋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中最有實力的一支隊伍,等到朱元璋統一在即的時候,朱元璋就和明教公然決裂。
在其討伐張士誠的檄文中,公然污衊明教和白蓮教,甚至否認自己與小明王之間的關係,後來更是將小明王韓林兒殺死。
朱元璋最終推翻元朝,恢復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而自己也成為了皇帝。
這個時候,朱元璋更是採取對明教、白蓮教等宗教團體進行取締的宗教政策。朱元璋在修訂的《大明律》中更是將明教和白蓮教列為邪門歪道,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盡職。
前面已經説到,朱元璋是一個很瞭解宗教的人,他知道什麼宗教對封建統治是有益處的,什麼宗教是有害處的,在嚴格封禁明教和白蓮教的同時,朱元璋對儒、釋、道三教的地位給予承認。
當然,三教之中,朱元璋認為儒教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因此一再重塑儒家在國家統治中佔據的主導地位,對於釋、道兩教則採取調和、平衡的態度。
從根本上來講,朱元璋並不相信仙佛鬼神之類的説法,但是朱元璋卻並不想公然推翻這些信仰,朱元璋曾在《三教論》中説:“昔梁武帝好佛,⋯⋯終不遇佛證果。漢武帝、魏武帝、唐明皇皆好神仙,足世而不霞舉。以斯之所求,以斯之所不驗,則仙佛無矣。⋯⋯若崇信者從而有之,則世人皆虛無,非時王之治。若絕棄之而沓然,則世無鬼神,人無畏天。”
也就是説,朱元璋也害怕如果沒有神鬼這些東西,老百姓無所畏懼,反倒不利於統治。
朱元璋繼位之初,為了穩定全國局勢,對釋、道兩教採取的是積極支持和禮遇的政策,剛剛即位的時候,還在南京設置了專門的佛教管理機構——善世院,任命釋慧云為佛門領袖,並且曾經在南京召集過高僧舉行佛法大會,並且免費向僧尼發放度牒。
但是當政局穩定之後,朱元璋開始對釋道的發展採取制約措施,不僅在度牒上限制僧尼的人數,還不允許一定年齡的人出家,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規定,全國每個府最多有40名僧人,州最多30人,縣不得超過20人。同時,對各地的寺院數量也做了明確規定,各州、府、縣只能保存大寺院一所,“僧道有創立庵堂寺觀非定額者,悉皆毀之”。
對於違反了法律的僧尼也採取重典的措施,並且不允許僧人干涉政治、討論政府。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唯一的布衣天子,朱元璋豐富的人生閲歷使其能夠看透世俗,瞭解宗教的真正意義。
弄明白這些,我們就知道朱元璋會不會拜佛了,如果佛教對明朝的統治有利,他會毫不猶豫的跪下去,如果沒有利,砸了佛像的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