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其實是非常混亂的一個時期,不過在這段時間裏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分為不同的國家。他們這些英雄可能最終的結局並不是特別的好,可是這一生卻有很多的貢獻被大家尊敬。李牧應該是戰國時期很重要的一個名將,當年他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他是一個很好的將軍,對於自己的手下也是特別的好。在一些人眼中,有部分人覺得李牧比不上白起,沒有他優秀。可是他作為名將對於自己國家的貢獻也是非常大,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被大家銘記。
他這一生有很多貢獻,不過主要的貢獻一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要堅持對抗匈奴,第二就是帶着自己的國家頑強抵抗。它這一生的結局並不是特別好,可以説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比較悲壯的,大家都很感嘆。在那樣一個時代,本應該珍惜人才,可是他卻沒能得到真正的施展。當年的趙國真的是收到了很大的損傷,白起將幾十萬趙軍全都殺死之後,趙國一下子沒有辦法恢復了。可是當年卻出現了林木,他本來有機會帶領大家再次富強,可是沒想到國君卻是如此,一點都不為以後着想,就想着怎麼能夠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李牧才沒有機會施展。
李牧其實在一開始並不是大將軍,反倒是從最底層的士兵開始做起。不過正是因為這樣,他比較瞭解軍人的想法,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鼓舞士氣,在艱難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將軍,應該怎麼做才能調動所有人的情緒。在駐守邊防的時候,他也在認真思考怎樣利用自己軍隊的優勢,去帶動更多的人去抵抗外敵。當年他在邊境駐守的時候,對於士兵也是非常的好,有什麼好吃的或是好用的都會分發給士兵。這些人在打仗的時候會拼盡全力向前衝鋒。
當年他來到邊境駐守的時候,有很多的士兵都非常感謝李牧的到來。因為有他的存在,所以這些人才免受匈奴的困擾。不過當年朝廷當中,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你們的做法,因為每次他碰到巡邏的時候,只會避讓,不會向前衝鋒。但當時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大局考慮而已,並不是膽小。可是趙王卻不知道,一氣之下還把這個人換了回來,不過當時邊境換了一個將領之後,效果並不是特別好。盲目前進只會讓趙軍損失的越來越多,就這樣邊防的人民又過上了不太平的生活。沒有辦法只能讓李牧重新回到邊境駐守,就這樣他利用自己的方法擊退了匈奴。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裏,從來都沒有再進犯過趙國的邊境,百姓對他的愛戴程度也是更深了一些。
他的貢獻可能就是對抗秦國,這本身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不過在經歷變法之後,逐漸強大,已經無人敢抗衡了。當年趙國也有很多勇猛的將領,比如廉頗,加上李牧,其實他們還是有機會反擊的。可是趙王的無能,卻讓大家覺得非常的心寒,思來想去,對付秦國的重任就落在了李牧身上。當年的廉頗從前線退下來之後也是特別的難過,不過當年李牧也想着應該怎麼辦,才能緩解照顧的危機。當時就想到應該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才能減少更多的損耗。秦國當時用了很多的兵法,決定先攻打邯鄲,可是沒有想到李牧卻帶着親兵先攻進的秦國的大營。
第一次擊敗秦國之後,也引起了對方的重視,他們不服輸,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結果,不應該繼續反抗。所以他們就接着攻打趙國,可是這一次李牧卻沒能取得成功。他的20萬邊防軍顯然是當時趙國最後的防線了,本身就非常的懸殊。無論是他有多大的天賦,也沒有能力再次扭轉勝局。所以最終趙國才會滅亡,也正是因為在那樣一個時代,他沒有辦法繼續對抗,所以才會特別的悲壯。
要不是趙王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廉頗身上,或許趙國的命運不會這樣。如果能夠早一點出現的話,或許趙國還能夠存活下來,可是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改變了。不管怎麼樣,李牧雖然最終的結局並不是特別的好。不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卻相當的高,他仍然是戰國時期的英雄,只是生錯了時代,才導致最後一生都過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