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考當成人生的一次檢閲
今天是2020年高考第一天,逾千萬學子走進考場。此時此刻,他們也許正在奮筆疾書,用才華和堅韌書寫人生的華章。
有哲人説過,特定的人類生命,其主要特點是充滿着最終可以當作故事來講的事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的高考顯得格外不同,無論高考時間延後一個月,還是高考期間防疫不放鬆,都給廣大考生製造了一定的麻煩。然而,逢此事件,從容應對的這屆考生將來或許會用風輕雲淡的口氣講述,會把它當成一則成長的故事。
這樣的“加試”不在預料之中,難免讓人措手不及。備考過程被打亂,誰都很難心平氣和。但這種“加試”讓學生多經歷一道磨難,挺了過來,人生就多了一份抗擊苦難的底氣。無須美化磨難,但當磨難不由分説地呼嘯而至,迎擊它、戰勝它,才是最好的選擇。
論應考的物質條件,今日遠超往昔。作家劉震雲高考前是一名民辦教師,為了一圓大學夢,他説:“就是一盞小煤油燈,有着像豆一樣的那種燈頭的亮。寒風吹着,窗户密封得又不太好,每個考生都跟一個小鬼似的,影影綽綽。第二天早晨,你發現每個人鼻子裏全部都是那個煤油燈燻出來的那種特別黑的東西。”就是這盞燈,照亮了劉震雲的前程,照亮了當年每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考生。
有句話説得好,誰的青春不迷茫?一定程度上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今天的考生與40多年前的考生相比,條件優越了,但也有迷茫,甚至可能有過迷失。怎麼辦?走出迷失,驅散迷茫,以大無畏的精神瓦解各種挑戰。
“須知少時凌雲志”。年輕就是資本,青春就該張揚,胸懷凌雲志,自許第一流,本是青春的精神狀態。只有融入時代的潮流,激發出內心的爆發力和化解艱難險阻的勇氣,才不會讓人生有遺憾。
如果把高考當成人生的一次檢閲,那麼可以確定,在往後的歲月中,處處是檢閲。應該説,不同時間點的檢閲有不同的價值。高考是人生大事,考生歷經了12年的淬鍊,面臨的人生“大檢”,的確不容出現意外。但進一步看,只要發揮出正常水平,就有底氣經受住檢閲。更何況,只要奮鬥了,就配得上掌聲;只要無愧於自己,就能坦然面對一切結果;只要經歷了風霜雪雨,就有蔑視困難的資本。連疫情都能正視、連高考都能跨越,還有什麼艱辛不能直視?
正如人生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為高考流下的汗水每一滴都不會白流。但凡參加過高考的人,也許都深有體會——在漫漫人生路上回眸當年的高考,一定感謝當年努力的自己,一定感慨幸虧當年為高考拼過,一定感嘆如果再努把力就好了。
英國美學家布洛提出過“審美距離説”,意思是美“通過把對象所產生的感受與一個人的自我分離而得到,是通過把對象放到實用和目的之外而得到”。將這話用在高考上也準確,今天的高考考生付出了超凡的努力,體驗了非同尋常的體驗,在以後的人生征程上勢必多了釋然,更能增添無窮的鬥志。奮鬥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將個體命運與國家發展結合在一起,奮鬥就更有價值。今年的高考考生之所以令人讚歎,就在於他們不是單純地準備高考,他們在備考的同時也在力所能及地為抗疫作出自身的貢獻。
不久前,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歲月將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在2020年的思考、選擇和行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全球性災難和全人類危機,科學理性是破解之鑰,團結一心是補天之石,必勝信念是希望之光。危機催生了不確定性,危機也考驗着我們的意志和良知。人類對真善美的執着追求,將匯聚成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人類終將戰勝人類共同的敵人。”這話是説給大學生的,也適用於高考考生,適用於每個將命運與時代關聯的人。誠如斯言,危機也考驗着我們的意志和良知,我們更需迸發出勇毅之力。
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祝所有的高考考生都能唱出最激越的青春之歌,經此一“役”,天高雲淡,從容迎接往後的斑斕歲月。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07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