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皇帝動不動“賞賜黃金萬兩”,事實是怎樣的?

黃金被稱為一種從未貶值的貨幣,自古以來就受到高度重視。事實上,在戰國時期就有黃金,但他們的黃金可能一點也上不了枱面,真的是“一團一團”的。因為鍊金技術差,鐵匠微微煅金,把軟化的金包成一圈。當時,由於沒有統一的重量和措施,導致每個國家的貨幣是不同的,然後“黃金”成為硬貨幣。

當時被稱為“一金、十金、百金”,是對應多少塊黃金,一般每塊黃金大小相同。到了秦朝,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秦始皇在位期間,賦税嚴重,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搜刮舊六國的黃金。大部分錢都給了那些有軍事實力的人。古代皇帝的財力還是很雄厚的,而且皇帝也不傻,能賞萬兩金不是普通的功勞,一定是極有能力的,立下大功的功臣。

讓我們想想,在戰爭中打敗敵人,付出巨大的努力,讓軍隊少死數萬人,是多麼值得讚揚。這不是最經濟的獎勵嗎?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名字,古代的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最著名的五帝的第一個就是黃帝,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皇帝。只是部落的首領,當然,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秦始皇在公元前259年統一中國時,第一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形容最高統治者。嬴政認為他統一了全國,確立了卓越的成就,甚至功績大於三皇五帝。因此,讓李斯等人研究如何改變秦始皇的稱號,以顯示秦始皇的“偉大成就”。李斯和其他人商量後,選擇了這個“皇”和“帝”,這是當時最著名的兩個詞,用作統治者的名字。

這也是嬴政自稱“皇帝”的由來”。商鞅,張居正,霍光為國家長治久安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於那些能力強的人來説,明智的決定可以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萬兩黃金是一大筆錢,但這作為對高級大臣的賞賜有巨大的激勵,最終的結果是國家更強大,大臣自己得到了豐厚的獎勵,這不是一個一石二鳥的計策嗎?

一般而言,對於一些天資受皇帝賞識,或為朝廷做貢獻的人才。皇帝大概會分為兩種獎勵手段。首先,第一種是官入子爵。還有直接獎勵金銀。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皇帝總是説要給萬兩黃金。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貨幣數量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銅錢,在銅錢上一般都會印當朝統治者的年份。

第二種是銀,在百姓中流通最廣泛,第三種是黃金。黃金是古代最大的貨幣。現如今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經常會出現一個情節,就是皇帝大量的賞賜大臣。皇帝的賞賜大多為萬兩黃金,其次才是爵位。黃金在現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貴金屬,黃金現在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通過販賣方式就可以説明一切,大多數東西都是論斤賣,黃金則是論克賣。

通過這樣的販賣方式來看,黃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這樣販賣,也代表了黃金的稀有程度。這個所謂的“賞賜黃金萬兩”,隱藏着古代帝王深深的套路。古代的時候,皇帝賞賜有功之臣,就會使用黃金。黃金作為貴金屬,可不是蘿蔔白菜,古代生產力低下,能夠出產黃金已經是相當不易的了。

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為何皇帝還會大肆的賞賜黃金萬兩呢?換個角度説,即使是想要賞賜黃金萬兩,一個王朝是不是有這麼多的黃金儲備呢?首先來説,古代的黃金與現代的黃金意義不同。古代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他們黃金的價值沒有現代那麼高,現在的黃金的純度是很高的,古代的話黃金還是有很多雜質的。

古代的時候,黃金的價值是很有限的,因此能夠得到賞賜的黃金,意義也不大。換一種想法來説,賞賜黃金萬兩,還不如提升爵位來的實際一些。古代的皇帝,動不動就封黃金萬兩,現在看來實在是有些誇張的。在古代生產條件下,一般不會有黃金萬兩的賞賜,否則皇帝早就破產了。

即使是賞賜給有功之臣的黃金達到萬兩,這些黃金的價值也是很有限的。我們現在對於金錢的理解不同,對於黃金的概念理解也完全不同,“黃金萬兩”的概念也一直在變。金銀的比價在1600多年以前,大概在1比8 的樣子,也就是説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八兩白銀。到了18世紀到20世紀中期這樣的比例又翻了一番,大概在1比20的樣子。

根據這樣的兑換比例來説,古代的一兩黃金相當於10000文錢左右。最為重要的就是,古代的黃金很少能兑換成為錢幣。要知道整個西漢時期每年的黃金開採量都只有400公斤左右,而其中很多還被進了墓穴。因此,得到黃金的賞賜,意義並不大。不如直接升級爵位來的實際一些。整個世界範圍內18世紀的黃金開採量也只有200噸左右,一萬兩黃金大約在625斤,如果真的是真金白銀的給,那麼就算是又坐金山都要挖空,那麼皇帝賞賜的黃金萬兩又究竟是什麼呢?從這一點來説,古代賞賜的黃金大部分都是有雜質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5 字。

轉載請註明: 電視劇中皇帝動不動“賞賜黃金萬兩”,事實是怎樣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