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中旬,晉冀魯豫野戰軍(即“劉鄧大軍”)第二縱隊第五旅奉上級命令,由山東鄆城西南的駐地出發,向鉅野方向推進,目的是阻擊蔣軍王敬久集團的第五軍、第五十一軍等各種敵人。
當五旅來到鄆城東南一帶時,發現這裏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氣象,原來是二縱的兄弟部隊在構築工事,準備迎戰敵人。
五旅將士看到這一幕,不禁個個摩拳擦掌、興奮不已,心想接下來可以好好打一仗了。
28日夜裏,五旅和其他部隊繼續向鉅野方向前進。連續好幾個多小時的急行軍之後,將士們都已經感覺有些疲倦了,但是旅指揮員始終沒有下達讓部隊休息的命令。
雖然如此,卻沒有一個人抱怨,他們估計很快就要到達鉅野,有可能馬上要進入作戰區域,因此部隊要繼續前進。
五旅十三團有一位名叫杜唐佑的作戰參謀,他卻覺得今天的情況有點反常,斷定首長們不讓部隊休息或許是另有打算。
杜唐佑果然猜對了一部分。
晚上十一點過後,兩名騎兵通訊員突然從十三團行軍隊伍的一側匆匆打馬飛奔而去。
沒過多久,各團就突然接到五旅司令部下達的一個緊急命令:全體人員停止前進,馬上掉頭向西北方向推進,用最快速度進至鄄城以南。
其中十三團還有更明確的任務,要求全團必須在拂曉前趕到鄄城南面的鄄菏公路西側隱蔽起來,等候下一步指示!
這個緊急命令讓十三團將士驚訝不已,但軍令如山,必須立即執行,全團馬不停蹄,立即向鄄城挺進。
有個戰士對杜唐佑説:“杜參謀,你腦瓜子靈,説説看為啥走得好好地,突然不去鉅野了反而往鄄城走了?”
杜唐佑很有把握地説道:“這是中國兵法裏面的著名‘回馬槍’,用上這招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一場大仗打了,你等着瞧吧!”
十三團將士奮力前進,終於在拂曉前趕到了指定地點。緊接着,團長命令各營連嚴密佈置警戒,構築工事和掩體,做好戰鬥準備。
當天下午,敵一一九旅、二十九旅果然先後接近了十三團佈設好的陣地,他們不但全副武裝,而且出動了坦克和汽車,可以説是來勢洶洶。
戰士們看到這一幕,高興地紛紛議論起來:
“哈哈,咱們的行動真及時,敵人果然中了圈套!”
“好一招‘回馬槍’,真讓敵人摸不着頭腦!”
“團長快下命令們,讓咱們打個痛快!”
……
更讓將士們喜出望外的是,這股敵軍分批來到鄄城以南十里處就停止前進了,而他們的宿營之處正好在我軍佈設的大包圍圈裏!
直到此時,杜唐佑才從旅部首長那裏瞭解到這些作戰的背景。
一開始,劉鄧首長的計劃是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擺出與敵第五軍決戰的架勢,卻讓主力部隊向西急進至濮陽,尋找殲滅敵人的機會。
就在大軍行進途中,忽然瞭解到一個新情況:蔣軍第一一九旅旅長劉廣信率該旅及二十九旅的1個團,從山東菏澤出發後,直指鄄城。
劉鄧首長聞報後改變原定計劃,命令二縱大軍使出一招“回馬槍”,立即回師向西北,力爭將劉廣信部一舉殲滅。
29日傍晚,敵我雙方在鄄城以南的高魁莊拉開了這場大戰的序幕。
我軍將士氣勢如虹,連續攻克敵人駐紮的多處村落,打得敵人到底逃竄。
然而,他們無論怎麼跑也無濟於事,因為二縱大軍早已將他們壓縮在以高魁莊、任莊、崔莊為中心的大包圍圈內,而且越收越緊,越打越猛。
在這場鏖戰中,五旅是全縱的總預備隊,因此他們一開始沒有投入戰鬥。
直到31日中午,劉廣信親自率領石莊、崔莊之敵,越過鄄菏公路朝白衣集方向潰逃時,正好鑽進了五旅的伏擊區域。
求戰心急、早已按捺不住的五旅指戰員見敵人一頭撞上來,個個興奮不已。
隨着旅指揮員一聲令下,全旅將士的輕重武器一齊開火,打了個痛快!
戰鬥沒過多久就結束了,最終我軍將敵一一九旅及二十旅一個團共計9000多人一舉全殲,俘敵旅長劉廣信以下1000多人,還繳獲了一大批武器。
將士們興高采烈地説:“大軍行進途中,這一招回馬槍殺得太好太及時了!咱們打得真叫一個乾脆利落,真叫一個痛快淋漓!”
此役將敵人對淮陽、鄄城發起的大舉進攻計劃予以重拳粉碎,也讓劉鄧大軍締造了一個名垂軍史的“回馬槍”經典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