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馬六甲6月24日電 (記者 陳悦)“馬六甲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獲得中國積極支持,兩地未來在疫後復甦上還有廣闊合作空間。”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新任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2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對中新社記者説,隨着疫情逐漸放緩,經濟活動重啓勢在必行。旅遊業是馬六甲重要產業,在疫後復甦階段,希望中國與馬來西亞特別是馬六甲州能在相互宣傳兩地旅遊景區方面探討合作,為重振兩地旅遊經濟作好準備,“在疫情結束後帶動兩地遊客互訪的熱潮”。
顏天祿亦表示,在經濟復甦同時,疫情防控亦不能放鬆。他也希望推動馬六甲和中國兩地專業機構乃至民間團體能夠繼續針對疫情共同開展研究探討,特別在相關臨牀試驗等方面相互提供支持。
顏天祿是於當日被馬六甲州政府正式委任為對中國事務特使,這是他繼2014年至2018年之後,第二次出任這一職務。馬六甲州首席部長蘇萊曼當日在頒發委任函後表示,希望顏天祿能發揮處理中國事務以及促進馬中友誼的經驗優勢,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工作,繼而有效推進馬六甲州與中國在經濟、文化、教育多方面合作交流。
回憶起自己首度出任對中國事務特使的經歷,顏天祿説,足以欣慰的是,他推動了馬六甲和中國多項合作項目,其中包括助力實現中國廣東省與馬六甲州結為友好省州、引進中國知名企業到馬六甲投資設廠、促成馬六甲著名旅遊景點雞場街與中國7個景區締結友好景區等。他説,這體現馬六甲和中國兩地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全方位增進友好關係。
蘇萊曼當日還表示,馬六甲州富有包括中華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底藴,具備深化馬中雙邊友好往來的深厚人文資源,雙方在開拓旅遊、教育、中小型企業等方面的合作上具有有利條件。
顏天祿對此頗為認同。他表示,鄭和下西洋時多次駐節馬六甲,早期華人下南洋謀生也以馬六甲為落腳點之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節點,馬六甲處處可見中華文化蹤跡,有着和中國相通的人文底藴。他舉例説,馬六甲和中國閩南地區就都有“送王船”風俗,他在首任對華特使期間,還成功推動馬中兩國聯手啓動“送王船”習俗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他看來,馬六甲應該從文化相通的優勢出發,鞏固兩地友好互動,從而帶動旅遊、教育、國際貿易及工業的合作往來。馬六甲也可以憑藉其文化特色,成為中國相關產業如中醫藥行業“走出去”的潛在市場。
顏天祿期待,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馬六甲和中國不但可以繼續探索製造業合作空間,還可以在大數據、跨境電商等新經濟領域探索更廣闊合作空間,進一步通過合作增進兩地民眾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