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忠路3號,我終於要寫這個地址的建築了!
90年代中期,剛到北京的我,習慣了古老都城的衚衕景象,第一次看到張自忠路3號這組建築時,感到十分震驚和詫異,一片明清民居中間,居然有如此精美的歐式建築!
根據文物牌子,當時只知道,這是民國時期“段祺瑞執政府所在地”,著名的“三.一八慘案”發生地。那時候,我剛剛放棄教職,魯迅名篇《記念劉和珍君》的名句,“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言猶在耳。
事後翻閲資料,得知這是一處重要的歷史建築遺存,曾經是清代王府、貴胄學堂、陸軍部、海軍部、袁世凱總統府和國務院、段祺瑞執政府,和日本侵華華北駐屯軍總司令部遺址。
在北京政治史上,這個大院與當年的紫禁城,和當下的中南海幾可鼎足而三。曾入選“20世紀中國十座最不該被遺忘的建築”。
一
那時候,還沒有什麼“CNKI知網”之類的機構,高等院校的論文以被人民大學複印傳播為榮,我本科在讀期間就知道了北京 “人大複印資料中心”,沒想到居然就無意中見到了。遂舉步入內參觀。
這麼精美的建築,居然是個居民大雜院!
扶扶眼鏡,文質彬彬地走進樓,以防被人盤問。赫然入目的是黑乎乎的筒子樓,裏邊鍋碗瓢盆零零碎碎的樣子與樓體外表的精緻高貴,形成巨大反差。同時,也令我恍然大悟,哦對,這就是劉震雲編劇、馮小剛導演、陳道明主演的《一地雞毛》取景地。也立刻意識到,這還是王朔編劇、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取景地!
見到歐式建築就邁不動步,主樓的東、西、北面各有一座樓房,形成一組樓羣。循着裙樓轉了一圈。這個大院子還真是奇怪!
雕樑畫棟的大門,完全是中式的灰筒瓦懸山大脊頂。面闊五間,中間三開門為木結構,東西山牆外露七架樑。門前有一對3米高的石獅子,隔街對面有一座懸山頂磚雕大影壁。
院內主樓高三層,是維多利亞風格的灰磚樓,華麗壯觀,有人稱之為英國國會大廈的“影子”。兩側及翼樓均高二層,外檐為聯拱柱廊為巴洛克式,鐘樓又有哥特式風格。仔細端詳,門窗、天花、地板和護壁板全用優質木材精雕細琢,疏密簡繁對比恰當。
有趣的是,樓體外牆滿布精細的磚雕花飾,則採用中國傳統題材,如“壽”、“萬”等。確實是中西合璧、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土洋結合的一個大院。
二
當時,門前的平安大道已經建成。
這個院子坐落的張自忠路,是1947年北平市政府為紀念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而命名。此外,天津、上海、武漢也都有張自忠路。
而這條路此前為鐵獅子衚衕,這個大院為鐵獅子衚衕1號院,簡稱“鐵一號”。
鐵一號可不一般,原來一溜三個府邸。東為和親王府,中為貝勒斐蘇府,西為和敬公主府(現為和敬賓館)。
和親王府的歷史很複雜,原為康熙九子允禟府第,允禟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禁錮致死。5年後,府邸賜予雍正五子弘晝,改建為和親王府。到清末時,王府遞降為公府,由溥廉居住,被稱為廉公府;中部的貝勒斐蘇府,是清初恭親王常穎的府第;西部原為順治五子常寧的恭親王府,清末傳至鎮國公承熙,稱承公府。兩府再晚則又分別稱為德公府,毓公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佈“預備立憲”,變更官署,原兵部與練兵處合併為陸軍部,後併入太僕寺,將德公府,毓公府建築拆除,新建了陸軍部辦公樓,下設了貴胄學堂。建設了東、西、北三組西式磚木建築羣。
1910年成立海軍部,辦公地點在陸軍部東側的清貴胄學堂,二部共用一座大門。東西樓風格相同,呈對稱佈局。西部設為陸軍部,東部設為海軍部,曾是晚清最高的軍事指揮系統機構。
三
光緒帝一心要維新變法,西學東漸對清廷的建築審美產生了影響。
這組建築,大膽啓用了在英國留學的建築師沈琪主持設計,用慈禧修頤和園剩下的海軍經費做資金,由中國營造廠施工建造。
沈琪(1871年—1930年),名為沈穆涵,天津靜海人,考入北洋武備學堂,攻讀鐵路工程專業,後留學英國,與詹天佑、茅以升等工程大師齊名。曾為交通部技術委員會會長、德國工程師學會名譽博士、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巴黎the Haute Etude Chinoise 及中美工程師協會名譽會員,是中國建築從傳統走向現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築家。
大清陸軍部與海軍部是沈琪的代表作,辦公大樓有房屋1633間,全樓帶地下室。另有轅門、坡道、柵欄等附屬物,最終於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
東西配樓和後樓,裝飾簡潔,白抹灰板壁,紅木柱,外帶卷廊,為典型的英國殖民地式風格。木構鐵屋頂,三角桁架,是現存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晚清政府建築,華美、肅穆、典雅,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建築設計和營造施工的高超水平。
四
中國近代政治風雲變幻,這個大院見證了整個過程。
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鐵一號的西院為總統府,東院為國務院。
1924年,段祺瑞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此處改稱執政府。直到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從此段祺瑞政府走向衰微。
1928年後,這裏改為北平衞戍區司令部。
“七七事變”前,為宋哲元國民黨29軍及冀察政務委員會所在地。
1937年,日本侵佔北平,西院、由岡村寧次為首的日本華北駐軍總司令部佔用,東院由以喜多為首的日本特務機關“興亞院”使用。就是在這裏,岡村指揮了對華北地區"五一大掃蕩"等滔天罪行。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管,改為11戰區長官司令部和華北綏靖公署,軍事長官孫連仲。後來又改為國民黨北平警備司令部等。
五
在新中國建立以前,鐵一號院一直都是軍政首腦機關。但共和國建立後,這個大院交給“人民”使用。
1950年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在西院廣場舉行成立大會,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國家領導人出席。這個院子由人民大學本科部管理使用,成為“人大”命名的地方。主樓成為歷史、檔案等科系的教學樓裙樓變成了人大教職工宿舍。
六十年代初期,學校教學重點移至西郊(西北三環人民大學現址),主樓(名為灰一樓)為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使用。國務院將東院劃撥給了中聯部,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等幾個單位使用。
1984年,該建築以“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名稱,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名為“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
2009年10月21日晚,原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大門被汽車撞毀。
2013年冬天的時候,院子裏一棟古建平房開了間咖啡館。名字忘了,但我們稱其為“段咖啡”,意思是開在段祺瑞執政府裏的咖啡館。那時候,進這個大院就已經不容易了,需要對門房的保安打招呼説是去咖啡館。
2015年7月,人民大學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啓動資金對古建築進行維修加固,對水電,消防等系統升級改造。當時,據稱歷時三年半的修繕後,有望將主樓改造成民國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但是,結果並不是這樣。
現在,據説政府對這一帶的大雜院進行居民騰退。但是否包括張自忠路3號院,不得而知。但這個大院子裏涉及人大和社科院兩家單位的產權,恐怕也是個曠日持久難以騰退清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