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從來就不能耐下心來去聽別人説話,他們特別喜歡錶現自己,別人説話總是不等別人説完就迫不及待的搶話。大人剛起一個頭,他就急着喊:我知道,我知道。如果大人沒回應到他,他就開始自顧自在講自己剛聽了一耳朵的東西,甚至還會講給身邊的人聽。
我們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傾訴時,認真傾聽,耐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在向孩子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孩子的回答。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都應以目光、手勢、語言來傳遞聽到的感受,表達內心的感受,讓孩子覺得家長認真聽了,在關注着他。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他愛聽的故事,每天堅持給他讀一段或者一篇,孩子感興趣自然就會聽。讀的時候放慢語速,把重點的詞彙加重語氣,加深孩子的記憶,從聽故事過渡到聽規則。
也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各個感官被打開,能聽見鳥語車鳴、風聲陣陣,這樣的聲音更有感染力。
孩子做出不妥當行為時,父母的正確引導,會讓他記憶深刻。
平日裏家長應該對孩子的聽力進行訓練,做到真正傾聽。
家長需要先孩子的聽力在哪個階段:聽而不聞(只聽不思考)、假裝聽、選擇性地聽(只聽感興趣的)、專注地聽(能講能思考)、傾聽(深度思考,表達的有目的)。
這個過程需要研究,經常用遊戲來練習。
比如可以玩一玩聲音模仿遊戲,家長用輕重拍説出一個詞語或者話,讓孩子模仿着説,字數和拍子輕重都要吻合。
比如打電話,家長和孩子分別拿着話筒進行對話,一方問,另一方回答,內容可以是一方問另一方的姓名、性別、年齡等,要求孩子不能隨便打斷對方的説話,並認真聽對方講話的內容。
傾聽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去傾聽,孩子才會潛移默化聽別人説話,這個過程需要堅持,耐心是萬能的。
培養傾聽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我們善於捕捉教育的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孩子逐步養成傾聽別人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