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大戰: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奠定大唐統一大業
唐朝建立之初,只佔據關中(陝西)和河東(山西)等地,天下還是四分五裂,盤踞着很多軍閥。
為了一統天下,李唐首先殲滅了西北的薛氏政權,有了穩固的大後方,後來又消除了李密這個心腹大患。
不久柏壁之戰中,李世民又平定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了河東失地。
而此時王世充已在洛陽稱帝,建立鄭國,竇建德也不甘落後,跟着建立起自己的小國家夏國。
除掉這兩位勁敵是唐軍接下來的重任。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軍征討王世充,唐軍一路上士氣高昂,他們心中竊喜,如果能夠拿下王世充,那麼天下大局可定。
唐軍出潼關以後,一路上非常順利,沿途不少王世充的軍鎮降唐。
八月,唐軍兵臨洛陽城下。
就軍事力量而言,王世充較弱,加上他又不得人心。
大家覺得王世充已是日落西山,當唐軍與鄭軍開始交戰時,打得非常順。
短短三個月時間,河南五十多個州全部落入唐軍之手,只剩下洛陽一座孤城。
王世充看這下完了,自己的地盤只剩下洛陽一城,加上打了幾次前哨戰,每戰皆敗,將士們士氣低落,局勢對我不利啊。
於是他向李世民求和,結果沒談攏,唐軍把洛陽圍得水泄不通,王世充只能厚着臉皮去求竇建德,竇建德很猶豫。
他的謀士劉彬替竇建德分析天下形勢,他説如今李唐佔據關中,王世充佔據河南,而我們佔據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如果王世充滅亡,那麼我們離死也不遠了。當務之急,一定要救援王世充,與他內外夾擊唐軍。
竇建德採納了劉彬的建議,但是他並沒有立即出兵,畢竟這麼大的生死決戰,他總要準備,而且他的後方不穩,有羅藝、孟海公等割據勢力,萬一他率軍離開大本營,他們抄他後路怎麼辦。
李世民趁兩強還沒有聯手之際,對洛陽發動猛攻,洛陽城牆高厚,唐軍攻城不順。
於是李世民改變戰術,深挖塹壕,高築壁壘,斷了洛陽城的糧道,搞得洛陽城餓殍遍野,百姓以泥土為食,王世充終於快撐不住了。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竇建德收降孟海公後,率領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連克管州、滎陽、陽翟等地,駐紮在成皋東原。
決定命運的大決戰就此拉開序幕。
可以説自李淵起兵以來,唐軍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規模的戰役。
雖然王世充已是日落西山,但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竇建德的到來意味着唐軍將腹背受敵。
洛陽缺糧食,竇建德很有可能從他的河北給王世充運輸糧草,那麼形勢對唐軍極為不利。
於是李世民決定趁兩位強敵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交通通道,先佔據虎牢關,阻止竇建德東進。
李世民留李元吉繼續圍困洛陽,他親自率領唐軍主力東進,還帶上了
李世勣
、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
四員大將。
竇建德採取水陸並進,虎牢關是通往洛陽的必經之道。
李世民為了趕在竇建德之前到達虎牢關,拋下步兵,先率領三千多精騎兵一路狂奔搶佔了虎牢關。
其實竇建德太疏忽了,他本來早就來到虎牢關南邊的成皋,卻被李世民佔了先機,虎牢關易守難攻,是
洛陽八關之一。
進駐虎牢關後,李世民採取誘敵深入之策,跟竇建德打了個前哨戰,大敗夏軍,還俘虜了對方几位將領。
李世民這樣做無非是想挫挫對方的鋭氣,提升下唐軍的士氣。
此後夏軍與唐軍在虎牢關僵持一個多月,期間大戰幾次,夏軍都沒有撈到便宜。
而洛陽的王世充越發焦慮不安,他跟竇建德的小命牢牢栓在一起,如果竇建德不能突破重圍,他也命不久矣。
雖然王世充趁唐軍主力東進,幾次出城挑戰,卻沒有取得絕對的勝利,李元吉完成了李世民交給他圍住洛陽的重任。
再回過頭來看虎牢關,打持久戰是李世民一貫的戰術,竇建德糧草運輸路途遙遠,而且李世民還時不時派人迂迴到他的後方,不斷騷擾他的糧道。
經過長久的對峙,竇建德陣營軍心開始不穩,面臨着進退維谷的艱難境地。
而此時竇建德的一個錯誤決定,斷送了自己的前途。
謀士凌敬給竇建德獻上了“圍魏救趙”的妙計,他説你看啊,李唐動用了所有主力部隊討伐王世充,現在關中空虛,河東地區防守也薄弱,我們不如直接北渡黃河,取蒲津渡口,威脅關中,這樣一來可以拿下不少河東之地,而且只要威脅到關中,李世民必然撤回主力部隊保衞關中,那麼洛陽之圍不就迎刃而解了嗎。現在唐軍主力集聚在中原地區,兵鋒強盛,士氣高昂,我們幹嘛要跟他們死磕,正面交鋒一點好處都撈不到。
竇建德採納了凌敬的妙計,準備北渡黃河,威脅關中,可惜啊,竇建德宅心仁厚,此時王世充的使者一波又一波來拜見竇建德,苦苦哀求、日夜哭泣,求他救援洛陽,竇建德有些不忍心。
王世充又暗地裏賄賂竇建德的手下將領,這些將領收了好處對竇建德説:“凌敬就是個書呆子,哪懂什麼兵法”。
竇建德此時又糊塗了,他把原本求錢心切的將士看成求戰心切,他突然覺得我的將士士氣這麼高啊,這可是跟李世民決戰的大好時機。
於是竇建德不聽凌敬的再三勸阻,
執意與唐軍主力決戰
。
同年五月,竇建德一大早就率軍傾巢而出,準備與唐軍展開決戰,場面非常壯觀,夏軍陣形連綿二十里,北靠黃河,南連鵲山,西臨汜水,鼓譟聲震耳欲聾。
李世民卻不急着應戰,他先按兵不動,靜靜觀察敵軍的動向,尋找作戰的最佳時機。
夏軍從早上一直等到中午都不見唐軍應戰,五月份的天氣已不涼爽,到了中午太陽當頭曬,夏軍又渴又熱,扛不住暴曬,便成羣結隊地去打水喝。
而竇建德一直等不到唐軍應戰,他便離開了前線跑到後方開會去了,這意味着夏軍前線沒有重要將領指揮,大家都跑去開會了。
李世民在堡壘上仔細觀察夏軍的一舉一動,看到這一幕,李世民覺得機會來了。
他派宇文士及先率領幾百騎兵作為誘餌,從竇建德西邊掠過,再向南前進,試探一下敵軍。
宇文士及出行前,李世民叮囑他:“如果竇建德不理你,你直接帶兵返回就好,如果他襲擊你,我立即率主力東進。”
結果宇文士及率領幾百騎兵一出動,夏軍陣營開始騷動。
李世民對手下説:“可以決戰了”。
這次李世民又衝鋒陷陣,他先率領輕騎兵涉汜水,向竇建德舉行朝會的地方直撲而來。
俗話説擒賊先擒王,抓住竇建德,讓敵軍羣龍無首,使其更加混亂,那麼一旦交戰,敵軍便會潰不成軍,這是李世民的小算盤。
這會兒竇建德的大臣正準備入朝開會,結果唐軍突然出現在面前,竇建德嚇得大驚失色。
衞隊掩護他逃到東面的山坡上,唐軍、夏軍主力紛紛趕往東坡,雙方開始激戰。
李世民帶着程咬金、秦瓊率領一支部隊,帶着捲起的戰旗偷偷迂迴到敵軍後方,當時塵土遮天蔽日,視線不好,敵軍沒有發現李世民。
李世民來到竇建德大軍後方下令打開戰旗,大風中旌旗獵獵,夏軍一看,完了,那兒又來了一支唐軍,我們陷入重圍了,於是夏軍瞬間崩潰,便四處逃散。
竇建德落荒而逃,唐軍乘勝追擊,竇建德在逃亡中墜馬被俘。
王世充見大勢已去,便開城投降。
決定唐朝統一中原決定性的一戰,以唐軍大勝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