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寫作業總是馬虎大意,可能是大腦鍛鍊不夠,家長不妨這樣做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樂樂正在讀小學三年級,雖然常被老師誇獎聰明,但是樂樂的成績卻一直處於班級的中游,一直沒有更好的發揮。為此,老師多次和樂樂的媽媽進行探討,老師覺得造成孩子成績不夠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做題時太容易馬虎大意了。

對此,樂樂媽媽也很有同感。“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孩子總是能夠看錯題,仔細地和他理一遍題目,孩子常常都能夠寫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不幫助孩子梳理的話,孩子就很有可能因為看錯而寫錯答案。”顯然,樂樂的馬虎大意讓老師和家長都很頭疼,不過大人們卻也只能對此乾着急,無法找到正確的方法進行干預。


一、為什麼孩子總是馬虎大意呢?

現在網上有這樣一段有趣的分享讓網友們不禁捧腹大笑。一名小學生興高采烈地回到家告訴媽媽説,老師要求明天帶很多的肉去學校。孩子媽媽對於老師這樣的要求實在是不明所以,但是想到畢竟是老師安排的,總不能讓孩子消極對待,於是特意去超市稱了二斤豬肉給孩子準備上。

第二天媽媽送孩子去上學時,本想着要特意問問老師,這些肉究竟是幹嘛的?可是看到其他同學手裏拿的多肉植物,寶媽這才明白,原來是孩子因為粗心傳錯話了,l老師讓帶的是“多肉”。


1.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

當孩子身上有感統失調的情況時,他們對於圖形以及數字的認知就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導致孩子們常常會出現看錯題目的情況。顯然,被感統失調困擾的孩子在行為表達上更加容易出現馬虎大意的一面。

2.孩子缺乏足夠的練習

當孩子對於某種認知不夠清楚,對於某種行為掌握得不夠熟練時,那麼孩子就有可能出現馬虎大意的情況,因為缺少練習而造成的馬虎大意在低年齡段的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3.孩子大腦接受的刺激有限

當孩子的大腦缺乏足夠的環境刺激時,孩子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存在一定的欠缺。大腦發育的侷限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尤其是在他們認知尚未發育完全的階段中。

二、家長常見的錯誤做法有哪些?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在黑龍江大慶入夏以來,某個小區裏到了傍晚都會被一位寶媽的咆哮聲所籠罩。根據小區的鄰居們介紹,這位寶媽其實是在輔導孩子功課。不過因為孩子總是粗心大意的,寶媽常常會被孩子氣得情緒急躁。

對此有網友評論説,“寶媽衝孩子一個人發脾氣,沒想到整個小區都在受教育。”


1.給孩子貼上粗心的標籤

父母在發現孩子有粗心大意的行為表達時,很容易對此輕易地給孩子下定義,隨手給孩子貼上了粗心的標籤。顯然,這對於孩子來説是一種非常消極的評價,這在潛意識中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達。

2.對孩子大加打罵指責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缺少耐心,看到孩子有粗心大意的行為舉動時,便毫不猶豫地對孩子大加大罵和指責,這樣急躁的教育心態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過大的心理陰影,繼而粗心大意的習慣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3.急於在短時間內看到孩子的改變

當父母對孩子粗心大意的行為進行簡單糾正後,便開始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立即改正,於是父母們對於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當然,在高期望中父母們常常會獲得更大的失望。

其實想要避免孩子出現馬虎大意的行為,父母們更多的是要從孩子的大腦思維方面進行教育引導。讓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更加豐富而完整,對於環境刺激的掌握變得更加熟練。

三、家長怎麼才能鍛鍊孩子大腦呢?

1.豐富孩子生活中所接受的環境刺激

顯然更為豐富的環境刺激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並且這些環境刺激也使得孩子更加能夠擁有活躍的思維。而這些對於孩子改善粗心大意的行為習慣會很有好處,當孩子接觸的多了,孩子所掌握的內容也更加複雜充實了。


2.對於所獲得的知識內容進行不斷的強化學習

孩子獲取知識後,大腦需要有一個記憶的過程,那麼這時候如果孩子所獲得的這些知識能夠得到不斷的強化,那麼這個記憶的過程就會進行得更加順利,所以父母想要改善孩子身上馬虎大意的行為習慣,就更加應該注意反覆練習的重要性。


3.鼓勵孩子主動地進行思考練習

當孩子對於一個問題的認知處於比較淺薄的狀態時,他們就很難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得孩子對於知識的掌握不夠紮實。所以當父母鼓勵孩子主動地進行深入思考時,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看法更加深刻,粗心大意的行為表達也會被改善。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馬虎大意的行為表達時一定要做好情況的區分,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一味地對孩子發脾氣並不能夠改善孩子已經形成的行為習慣,在改善孩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父母有必要保持更多的耐心,同時掌握更加適當的引導方法。大家對於孩子粗心大意的行為改善有哪些好的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