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軒昂氣勢宏,輝煌歷史人民寫。”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夕陽的斜暉總也掩不住故宮的王者氣度不不凡。故宮的朱牆紅瓦是多少年人們都不曾忘懷的,千年的歷史昭示着故宮的歲月悠長,深藏紫禁城內傳奇的故事不絕於耳,都引得眾人心痴醉。
紫禁城歷代都是守衞森嚴,宮內宮外似如兩個世界,引得布衣平民都遐想聯翩,但卻終究“禁”不住想來宮裏的人。皇宮之內竟然有市井小販隨意出入,並且持續了兩年之久,這段傳奇故事還是要從一個不知名的布衣小販王庫兒開始説起。
於是第二日,王庫兒便興致勃勃地帶上了他的兩筐饅頭還有腰牌來到了紫禁城門前,巧的是守衞也是隻認門牌而不認人,並沒有多想這小販的打扮的模樣,以及為何要挑着扁擔進宮的奇怪舉動,就這麼稀裏糊塗地放了王庫兒進去。
正當王庫兒興高采烈地通過了紫禁城門的門檻,四下張望着王宮恢宏的景象時,兩個侍衞朝他徑直走了過來,王庫兒以為自己被發現了,嚇得只能站在原地呆立着。原來兩個侍衞並非刻意找茬,只是肚子餓,看到王庫兒扁擔筐裏的饅頭,想買個饅頭填填肚子,他這才鬆了一口氣。
王庫兒因為衣着普通,因此過路時那些宮女嬪妃見到他,還以為是個後宮中的雜役,也未曾多想。這可給王庫兒壯族了膽,他一路走一路吆喝,從太和殿到中和殿再至保和殿,最後來到了後宮。也許賣饅頭的事在宮裏也是史無前例,王庫兒的饅頭在宮裏異常受歡迎,嬪妃、宮女、太監們都覺得王庫兒做的饅頭鬆軟可口,確實好吃,就紛紛來買。
都説無巧不成書,王庫兒頻繁進出宮賣饅頭,卻無人起疑,顯然還是那塊腰牌的功勞。雖然宮裏的腰牌上刻有持有者的姓名、身份和外貌,但為了省事,通常對外貌的描述都是“面黃無須”。而更巧的是,王庫兒持有的這塊腰牌,是宮裏一個廚子的丟失的,這也讓他挑着饅頭變得合理起來。
每日進出皇宮,王庫兒和宮裏的人都變得非常熟識,而他又恰巧十分很懂得人際交往,由此還結識了很多大臣、貝勒。某日王庫兒生病,其中一位貝勒竟然幫他找了御醫診斷。他的生活因為入宮賣饅頭變得越來越好,甚至都已經到了“出手闊綽”的地步,早已不是以前那個走街串巷賣饅頭,為生活而發愁的寒酸小子了。
王庫兒表哥發現了這個異常以後就找到王庫兒詢問事情的原委,王庫兒就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表哥。他表哥覺得這個差事不錯,就想借王庫兒的腰牌,王庫兒也是大大方方,將他的腰牌借給了表哥。
他自己那時也因為宮中人脈不錯,在御廚房找了個差事幫廚。但做幫廚的差事未能持續太久,宮中查崗變嚴後,王庫兒沒辦法幫廚,轉而又回到了他賣饅頭的崗位。
就這樣一介野夫在宮裏賣了一年多的饅頭,愣是平安無事,直到有一次慈安皇后和咸豐皇帝的聊天,才將王庫兒的事情抖落出來。慈安皇后説想讓皇上也嘗一嘗王庫兒的饅頭,甚至比宮裏的還要好吃,這事引得皇帝來了興趣,哪知詳細一追問,竟是一個布衣平民頻繁進出在宮中賣了兩年饅頭。
而關於腰牌也追查到是因為御廚與人喝酒,最後喝醉了錯拿腰牌,在金魚衚衕扣不慎將腰牌丟失被王庫兒撿了去。皇上當然為此事勃然大怒,説着要殺王庫兒,意想不到的是嬪妃和貝勒們都紛紛為王庫兒求情,這才免了王庫兒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也難逃,他被罰廷杖一百,並且終生不得進宮。
雖然王庫兒被罰不能進宮賣饅頭,但他這件事在京城可是人盡皆知,人們為了嘗一嘗這“進宮的饅頭”紛紛來王庫兒這買饅頭,他的生意甚至比之前更為火爆,日子也過得更為殷實,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遙想宮內記憶,皇上在月朗星稀之夜,批閲奏摺;宮內嬪妃安靜佇立、笑意盈盈;御膳房的珍饈佳餚堆積如山,引人垂涎......紫禁城內發生的故事都浩如煙海,即使有像王庫兒這樣意外入宮的趣事,更多上演的卻是謀權相鬥、宮闈秘事的殘忍與不堪,讓人想起卻覺得冰冷肅殺。
歷史的鏡子更多告訴我們的只是現實的殘酷,像王庫兒這樣僥倖成功脱逃的只是滄海一粟,“以史為鏡”的道理讓我們更多地開始思考法制社會的變遷,歷史也是不斷地在發展完善。
如有一日,漫步故宮城內,心裏裝起的關於故宮的奇聞異事都紛紛湧現,才知那莊嚴肅穆、歷史滄桑並非只是淺談。也許每個人都該去故宮看看,踩着歷史年代久遠不知時的青磚,摸一摸那紅得陳舊卻紋路依舊清晰的紅牆,真心實意地感受觸碰背後藏匿的諸多奇聞異事,想到有趣的也能夠會心一笑,用眼睛去發現,用心去感受屬於中國的歷史,讓中華文化真正沁入我們的內心深處,在遙遠的某刻,也會發現那紅牆黃瓦在彼時也能夠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一)走街串巷誤入紫禁城
咸豐年間,王庫兒為了生活,幹着最是普普通通的買賣,走街串巷地賣饅頭就是他的日常。一次偶然的機會竟然讓他撿到了一塊腰牌,仔細看看還是能夠進出紫禁城的腰牌。這下讓王庫兒又驚又喜,想來那宮中的達官貴人都是有錢人,自己能夠進宮賣饅頭,何樂而不為?
而王庫兒獨有的經商頭腦讓他的饅頭“身價倍增”,在宮外賣的幾文錢的饅頭,到宮裏就賣到了原價的五倍十倍的價格,估計這一日單靠兩筐饅頭賺到的錢,連自己的衣服口袋都要裝不下了吧。這下讓王庫兒嚐到了甜頭,他此後的每一天都來宮裏賣饅頭。
(二)出入無阻竟是多種巧合
(三)逐出皇宮卻也因禍得福
文/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