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諸侯,明明有偌大基業,不留子孫後代,卻總想拱手讓人?
自黃巾起義以來,東漢一片混亂,朝廷卻無力征討。時任太常的劉焉曾向漢靈帝劉宏建議廢史立牧,即在各州改刺史為州牧,掌握州郡軍政要務,這是放權給各地州郡,由州郡自行招兵買馬,抵禦黃巾軍。漢靈帝劉宏採納了這個建議,初始階段,各地州牧自行組建軍隊,征剿各地黃巾軍,取得成效。然而當黃巾軍勢弱之後,各州郡卻開始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對朝廷的指令也只是聽宣不聽調。朝廷對此也無能為力,漢朝也因此進入了割據時代。
各割據勢力之間也並非和諧,而是經常相互攻伐,爭奪地盤。一些英雄豪傑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這場地盤爭奪戰,例如白手起家的劉備,四處奔走,只為建立自己的基業,孫策卻憑着父親留下的三千人馬打下了整個江東。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家世或機遇的原因,本身就擁有一片良好的基業,卻自甘墮落,老想將自己的基業拱手讓人,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例如坐擁冀州的韓馥,可謂是富甲流油、兵多將廣,卻在袁紹的謀士荀諶的三言兩語之下,將冀州送給了袁紹;徐州刺史陶謙整天嘮嘮叨叨,要把徐州送給劉備;荊州的劉表也曾想把荊州送給劉備。更讓人疑惑的是,韓馥、陶謙本身就有兒子,為什麼不把基業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袁紹
韓馥坐擁的冀州當時是最富有的州之一,袁紹只是渤海太守,位於韓馥之下。袁紹派手下謀士荀諶來説服韓馥,結果韓馥真的打算投降袁紹。當韓馥決定投降袁紹時,韓馥手下很多人都表示反對,包括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沮授等人,理由很簡單,韓馥坐擁冀州,實力強大,遠超只有彈丸之地的袁紹。擁有這麼強的實力,為什麼要投降弱小的袁紹呢?
其實韓馥也並不是被袁紹的謀士荀諶説服的,他不可能不聽自己下屬的意見,卻聽敵人的意見。所以我認為,韓馥應該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韓馥佔據的冀州雖很富饒,實力上要比袁紹強很多。不過在名望上,袁紹就遠遠超過韓馥了。袁紹出自名門,家世四世三公,名揚天下,韓馥雖是袁紹的上司,卻是袁氏門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韓馥雖和袁紹合謀,卻總以袁紹為主,例如共同討伐董卓、共同擁立劉虞為帝等。長期如此使得韓馥在與袁紹交鋒中處於下風。
劉備
我認為導致韓馥產生投降袁紹的想法的主要原因是麴義的叛變。麴義本是韓馥手下大將,背叛韓馥後,韓馥曾派兵征討,卻吃了敗仗。這一敗仗讓韓馥萬分沮喪,也讓韓馥明白了一個道理:冀州看起來很強,其實只是外強中乾。韓馥連一個麴義都擺不平,更何況袁紹呢?袁紹派荀諶前來冀州之前,曾暗中聯合麴義,又唆使公孫瓚南下侵犯冀州,這些都不是韓馥能夠解決的問題。這讓韓馥看清了自己,他才能平庸,不足以守住冀州。如果執意佔據冀州,只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還不如投降袁紹,讓出冀州,保全全家性命。只是韓馥沒有想到的是,讓出冀州後,袁紹並不能保障他的安全,最終他因害怕被謀害而自殺。
由此可以看出,韓馥讓出冀州並非自願,而是他迫於壓力,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讓出冀州,結果看錯袁紹,性命也沒保全。
陶謙
按照《三國演義》的説法,陶謙病重,曾三次想將徐州託付給劉備,都被劉備拒絕。不過在歷史上,陶謙並沒有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而是在將死之時曾召見徐州麋竺,説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陶謙言下之意是建議麋竺在他死後,扶持劉備為領徐州,這是交代後事。
《三國志》: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
劉備辭徐州
為什麼説這只是陶謙的建議呢?原因有幾點:1.陶謙是在徐州當地的士族支持下掌控徐州,對徐州掌控能力弱。如果陶謙死了,士族肯定會重新找個代言人來代替陶謙掌控徐州,人選是陶謙不能左右的,並不是説陶謙指定誰接掌徐州。這也是陶謙沒提出讓自己的兒子接掌徐州的主要原因,他的兩個兒子並沒有出仕,徐州士族不會支持他兒子;2.這話是陶謙單獨對麋竺説的,麋竺是商人出身,並不能代表整個徐州士族。徐州最有權勢的士族是陳珪陳登父子,陳珪老邁,陳登只是典農校尉,並非徐州要職,可見陳家和陶謙關係一般。
所以,陶謙只是在將死之前,為了徐州的安危,向麋竺提了這個建議。至於麋竺會不會聽從他的建議,或者他死後徐州的歸屬如何,陶謙無法左右。
陶謙
當初曹操以報父仇之名攻打徐州,徐州危急,劉備進入徐州後幫助陶謙解除徐州之危。事後,陶謙曾上奏朝廷,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豫州此時被袁術和曹操瓜分,與劉備和陶謙沒有關係。此事也表明了陶謙心中的想法:對於劉備的支援,陶謙是感激的,但陶謙絕對沒有讓徐州的想法,反倒是希望劉備能夠佔據豫州,以牽制曹操,保徐州安全。
《資治通鑑》:陶謙告急於田楷,楷與平原相劉備救之。備自有兵數千人,謙益以丹楊兵四千,備遂去楷歸謙,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軍食亦盡,引兵還。
由此可以看出,陶謙自始至終都沒有將徐州讓給劉備的想法。只是臨死前對麋竺説的這番話,被《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加以修飾,成了“陶謙三讓徐州”的故事,並造就了劉備仁義的美名。
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也曾多次將荊州讓給劉備,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資料表明劉表曾經想將荊州讓給劉備。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書》: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劉表讓荊州
劉備戰敗投靠劉表時,劉表對劉備應該是不信任的,而是持防範態度。有幾個跡象可以表明這點:1.讓劉備駐軍新野。新野位於荊州和豫州交界處,是前線,如果曹操南下,最先到達的就是新野。劉表的目的就很明顯了,藉助劉備之力,建立北面屏障,阻擋曹操。2.控制劉備的錢糧。劉備的糧草輜重均由劉表調撥,劉表對錢糧加以控制,就是防止劉備有餘力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威脅到劉表。3.對劉備的建議極少採納,例如劉備建議趁曹操北上時攻打許昌,劉表回絕了。
還有一點就是劉表對次子劉琮確實是比較喜歡的。劉琮到了結婚的年紀,劉表做主讓劉琮和蔡瑁的侄女訂婚,目的就是為了拉攏蔡氏,鞏固劉琮的地位。從這點可以看出,劉表早有廢長立幼的想法。
諸葛亮勸劉備奪荊州
既然劉表對劉備有所防範,又有立劉琮為繼承人、將荊州交給劉琮的想法,劉表又怎麼可能把荊州讓給劉備呢?
可見,劉表提出讓荊州給劉備,應該是有試探劉備的想法。只不過劉備實力雖弱,為人卻精明,識破了劉表的意圖。
劉備辭荊州
韓馥、陶謙、劉表三人佔據的都是三國時代最富饒的地區,在三國時代能擁有一番基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也知道他們不可能會將基業拱手讓人。韓馥、陶謙、劉表都有各自的理由,作出讓出基業的姿態,卻並非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