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扎克來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史遇春
權力,是最考驗人性,也是最暴露人性的東西。
宮廷之中,為了權力,骨肉相殘的歷史記載,可以説,比比皆是。
宮廷之中,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的事情,均涉及國家體統、江山顏面,都是秘不外宣的。故而,很多時候,很多宮廷之事,一時之間,是難以釐清真相的。正因為如此,只要宮廷有事,風吹草動之間閃現的光影,人們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與權力聯繫起來,然後,猜測、想象、善意地杜撰、惡意地編造,各種消息、流言、傳説便紛至沓來……
這樣的結果,使得宮廷史事愈發讓人覺得神秘、愈發讓人好奇、愈發讓人難辨真偽、愈發讓人想一知究竟。
關於宮廷秘事,不説別的朝代,就清朝而言,光是重大的死亡事件,就令人眼花繚亂。
比如説,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究竟是出家了,還是死了?
比如説,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仇家殺死了?
比如説,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是因天花而死,還是中了花柳毒而死?
比如説,慈安皇太后(鈕祜祿氏)是病死,還是被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下了毒手而死?
比如説,慈禧皇太后死在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亡故後的次日,慈禧太后有沒有對光緒帝做什麼手腳?
舉完以上的例子,忽然發現,上面的例子中,一共有六個人,其中五個人的死因成謎;最最不可思議的是,五個人中,有三個人的死,其死因直接指向了同一個人,也就是:
關於同治帝、慈安皇太后、光緒帝三人的死因,在各種資料記載中,大都或明或晦地指向了慈禧太后一人。
不知道,這是慈禧太后的狠毒?還是人們對慈禧太后的怨毒?
歷史的是非真假,且留給歷史愛好者慢慢探究吧。
這裏,就從清穆宗同治帝的死因談起,笑説一段清人筆記中的宮廷事件。
在講説之前,先拉雜説幾句閒話。
第一,關於同治帝的死因,説得最多的,就是中了花柳毒。花柳毒,即便是對普通人而言,都是很需要隱晦、非常丟臉的。對於皇室而言,這是事關國體、影響江山社稷的大事,如果皇帝中了花柳毒,那真是國家的顏面掃地、社稷的尊嚴盡失。所以,很多資料記載中,都説同治帝的死因,是清廷用出天花來搪塞,以天花掩蓋花柳毒的真實。
第二,無論同治帝是死於出天花,還是死於花柳毒,最主要的矛頭,都指向同一個人,那就是慈禧皇太后。關於這一點,又有兩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是,同治帝的確死於出天花。記載者認為,他天花都已經出完了,卻因為慈禧太后虐待他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導致他氣憤中天花復變,病情惡化而死;
第二種説法是,同治帝死於花柳毒。記載者認為,如果按照花柳毒來治,他或有生的契機,但是,慈禧太后嫌丟臉,硬是要御醫按照出天花來治花柳毒,最後,藥不對症,結果是死路一條。
關於第二種説法,説的人多,看的人多,猜想,大概信的人也就多了。
關於第一種説法,即使説了,很多人也不會相信。
那麼,這裏就來説第一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記載較為詳細的資料,可參見清人惲毓鼎[yùn yù dǐng]的文字。
既然説到惲毓鼎,那就先簡單介紹一下其人。
惲毓鼎(公元1862年~公元1917年),字薇孫,一字澄齋,河北大興人,祖籍江蘇常州;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進士,歷任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提調,文淵閣校理,鹹安宮總裁,侍讀學士,國史館總纂,憲政研究所總辦等職,擔任晚清宮廷史官達十九年之久;著有《惲毓鼎澄齋日記》,起於公元1882年,迄於公元1917年,計120萬字,是幾十年工作與生活的全面記錄,也是研究清末人物的一份寶貴資料。
惲毓鼎在其所撰的《崇陵傳信錄》中,對同治帝的死,記了一筆。
同治帝的死因,按照惲毓鼎的記載來説,其實,他就是罹患痘疹(出天花)而亡。
外界對同治帝的死因,議論紛紛,大都指向花柳毒所致。
惲毓鼎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話説,農曆甲戌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四日,同治帝的痘疹已經結痂。
結痂,預示着痘疹已經度過了危險期,患者生存的希望,已經大大增加。
同治帝的痘疹結痂之後,按照當時宮中的舊例,是要答謝痘神娘娘的。
原本,宮廷就重禮儀,加之事關皇帝的死生,相關禮儀,就更加嚴肅隆重。
同治帝痘疹結痂之後,答謝痘神娘娘的宮廷儀式中,有幡蓋、有香燭、有花卉、還有鼓樂,並以規範的儀式,將痘神娘娘恭送至大清門之外。
大清門,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共22年。),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以南為貴,故有“國門”之尊。明朝時稱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寫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名為大清門。曾是明、清兩朝的國門象徵,平常日子不得開啓。
當日,太醫院判李德立進入宮內,為同治帝把脈。把脈的結果,向外通報,皇帝已經全然大安。
因為李德立上報皇帝大安,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還許諾,要進行厚賞。
可是,到了當天夜半時分,宮內又忽然傳出諭旨,緊急催促李德立進宮診療。
李德立接到諭旨,大驚失色,踉蹌來至乾清宮。
據述,現場的情況是,同治帝氣色大變,而且,痘瘡潰破塌陷,散發出的氣味非常難聞。
載記前説,當日診斷已結痂,大約半日光景,痘疹就潰爛塌陷,而且氣味難聞。這於常理,似大為不通。不知醫學上可有此種臨牀症狀?
李德立一看,比聽到諭旨召進宮內時更加吃驚。
同治帝病情惡化,李德立明白,這下,誰都沒有回天之力了。
就李德立多年來的行醫經驗看,他自己都沒辦法解釋,究竟為什麼會病情反覆,並出現這種狀況。
沒多久,就傳出了同治帝駕崩(死於十二月初五酉刻)的消息。
關於同治帝的死,據説,後來,漸漸有消息從宮內流傳出來。
風聞,同治帝的死,和孝哲毅皇后有關。
孝哲毅皇后(公元1854年~公元1875年),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冊封皇后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阿魯特·賽尚阿孫女、清文宗咸豐帝顧命八大臣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外孫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書崇綺之女、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同治帝妃嬪)侄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立為皇后,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皇后;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宮合巹;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皇帝賓天,同年十二月,清德宗光緒帝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尊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
就宮廷政治的角度看,孝哲毅皇后的外祖父端華,是慈禧太后的政治對手。咸豐帝死後,端華被慈安、慈禧兩宮聯手,以“專擅跋扈罪”賜死,死後降爵。
另外,從兩宮垂簾,政治較力的角度看,孝哲毅皇后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慈安太后是慈禧太后掌握權力的最大障礙。
孝哲毅皇后的背景如此,猜想,即使她不在政治上站隊,她也一定會被劃入慈禧太后的對立面。
清人的相關資料顯示,當時的情況也大約如此。
孝哲毅皇后聰明敏慧,深得同治帝之心。但是,慈禧太后對她很看不上眼、也看不順眼。
雖説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都是孝哲毅皇后的婆婆,但是,皇帝是慈禧所生,所以,在婆媳關係上,孝哲毅皇后與慈禧太后的關係更為親近。
親近的關係不一定是好事!
一般情況下,親近的關係也可有兩個面向來觀察:
一個是,親近的關係,能夠使得善待加倍;
另一個是,親近的關係,還可能使施虐更為便利。
不幸的是,孝哲毅皇后與慈禧太后的親近關係,屬於後者。
據説,孝哲毅皇后常常受到慈禧太后的苛責與虐待。
十二月初四日,也就是同治皇帝痘疹結痂那天,孝哲毅皇后又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譴責。無人傾訴,孝哲毅皇后在乾清宮探視同治帝的病情時,她就哭着把慈禧太后譴責自己的冤屈,在丈夫面前進行了苦訴,並且邊説邊落淚。
同治帝所處宮殿的暖閣,屋子很是深邃,因為天冷,為了禦寒,所以,就在屋子中間用簾幕做了阻隔。
傳聞,有人彙報孝哲毅皇后在探視皇帝,慈禧太后就悄悄尾隨其後。
宮中的內監看見慈禧太后來了,準備入內向皇帝報告。慈禧太后搖手示意,不讓內監作聲。
更誇張的説法是:
慈禧太后為了不驚動孝哲毅皇后與皇帝,她竟然脱掉了鞋襪,尾隨進去,在簾幕邊上偷聽人家夫妻説話。
寫道這裏,就有些想笑了。
第一,即使權力的鬥爭血雨腥風,但是,就當時的情況看,似乎還沒有嚴重到這麼誇張的程度。
第二,這裏的描述,這種做法,似乎連文學作品中那種極度惡劣的惡婆婆也做不出來。
第三,農曆十二月,京師的冬天也夠冷吧。同治帝的暖閣都拉了簾幕阻隔寒氣。慈禧太后脱鞋、脱襪子,她不冷嗎?再説,即使她不冷,她不怕失了臉面和體統嗎?
第四,偷聽兒子兒媳的牆根,這是有多麼變態的心理啊?
第五,就《崇陵傳信錄》全書看,作者明顯有左袒皇帝們的傾向。
笑歸笑,文字還是要繼續鋪陳下去。
據稱,慈禧太后聽到孝哲毅皇后向皇帝告自己的“御狀”之後,又聽見同治帝安慰孝哲毅皇后説:
“卿暫且忍耐一下,總會有出頭之日的!”
聽到這話之後,慈禧太后大怒,揭起簾幕,進入同治帝養病的暖閣之中,抓住孝哲毅皇后的頭髮,就拖了出來,而且,邊往出拖,邊痛打。
這哪裏是慈禧太后啊,這是比某電視劇的某嬤嬤還要兇殘的老太婆啊!
再説了,她用得着自己親自動手嗎?
她有必要施行這樣的潑婦行徑嗎?
即使她不在乎孝哲毅皇后,她不怕傷到自己的貴體嗎?
然後,慈禧太后傳內廷侍從,準備大杖,打算對孝哲毅皇后施行家法。
同治帝見此情狀,嚇得不輕,而且,他對眼前的狀況傷心至極,他掙扎着,從牀上掉了下來。
同治帝掉在地上之後,就昏了過去。
內監們七手八腳把同治帝移到牀上,救治了半晌,他才甦醒過來。
就這樣,即將痊癒的痘疹發生了病變,病情立刻惡化。
慈禧太后聽説同治帝病情惡化,才釋放了孝哲毅皇后。
然後,慈禧太后又誣責孝哲毅皇后,説是她房幃不謹,導致同治帝病情突然惡化。
同治帝死後,清德宗光緒帝繼位,孝哲毅皇后被封為“嘉順皇后”。
同治帝死後,孝哲毅皇后痛不欲生,兩個月之後,即次年二月二十日,她吞金自殺。
孝哲毅皇后的父親崇綺,也因為這件事觸忤內廷,閒廢了二十多年。
寫到這裏,又想笑了。
原本,以為這位任清朝宮廷史官達十九年之久的惲毓鼎的文字,可以如其書名一樣“傳信(傳寫信史)”,可是,越是行文,越是覺得,他這樣的文字,不是在記史,而是在作劇。
行文已基本結束,作劇就作劇,就當是當時的風聞速寫,也可備一説。
看歷史、看人心、看熱鬧,猜想,就以上的文字,多少總有一點可以看到的東西。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崇綺閒廢了二十多年的話,也與歷史記載相去甚遠。
還有,史載,同治帝是死在養心殿的。養心殿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
當時人以訛傳訛,已經到了這般的程度!
嗚呼……
(全文結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