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知否原著:沈國舅家被小妾養大的兒女,都不好議親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裏,演出了沈國舅家後院里正妻張大娘子和小妾小鄒氏的一系列矛盾,突出了英國公獨女張氏的自立自強。然而原著裏英國公的獨女張氏很有心計,即便沈國舅流露出想讓小鄒氏重新嫁人的意思,張氏也沒有同意,她故意留着鄒家,讓鄒家的惡行,消磨掉沈國舅對自己原配——大鄒氏的那些愧疚,厭惡透了鄒家。


當然在趕出小鄒氏這件事情上,説到底是沈國舅意志不堅定,如果當時他聽從顧廷燁的勸告,果斷地處理好內宅的事情,也就沒有後面小鄒氏禍害她的兒女們了。

小鄒氏挑撥自己姐姐大鄒氏的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對嫡母張大娘子不恭敬,她沒有孩子,就想牢牢地抓住自己姐姐的孩子們。然而小鄒氏品行不端,京城裏高門大户一提起他們家就諱莫如深,由小鄒氏養大的孩子們但凡門第高貴的人家,都看不上。


一.嫡長子: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只能娶了公主

很快就到了兒女議親的年齡,沈家的嫡長子的婚事,最讓人頭疼的是:嫁進他們家的兒媳婦面臨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一個是嫁給姐夫為妾的姨母。一般的家庭來説,新婦只需孝順嫡母便可。

但沈家的這個小妾對嫡長子有實際養育權,如果對鄒姨娘不尊重,以後夫妻關係都受影響,可是讓一個高門大户的嫡女去拜一個小妾,又會讓人恥笑,好好的一個嫡女都被拉低了身份,連帶孃家的名譽都要受損。


沈國舅給嫡長子娶妻還挑剔的不行,他覺得自己的嫡長子是要襲爵的,門第低的看不上,更比説庶女了。可是高門大族的名門貴女又都愛惜自己的羽毛,明知道沈家是“火坑”,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嫡女嫁過去受罪。

再説前車之鑑,高門媳婦有什麼用?滿朝文武有誰家的女兒,門第能高得過英國公的嫡女,連英國公家的女兒都過成那樣了,別人家的女兒嫁過去了,還不都是“炮灰”。


1.張大娘子拒絕了沈國舅的請求

沈國舅給兒子議親上處處碰壁,他只能去求自己的嫡妻,讓張大娘子介紹她的親友,張氏罵他:

你以為嫁到沈家是什麼天大的好事?坑了我一個,還要坑親友家的好姑娘不成?你的嫡長子從來都沒有叫我一聲母親,將來找了媳婦也是孝順他姨母。小鄒氏整天挑撥你兒子説是我害了他母親,那時候咱們兩家還不認識,我太冤枉了吧!你兒子對我有成見,如果他知道媳婦是我找來的,肯定對人家姑娘不好,將來夫妻不和睦,白白地得罪了親家。

2.沈國舅的妹妹也拒絕了他的請求

沈國舅無奈只好打自己親妹妹小沈氏的主意,讓妹妹把她婆家——鄭家的女兒,介紹一個給自己的兒子當媳婦。鄭家人商量了一下還是拒絕了,小沈氏很難過,覺得別人都看不上自己孃家,她的嫂子勸她説:你現在也是有女兒的人了,如果讓你的女兒(她的女兒還不滿一週歲)嫁給你的侄子,你願意嗎?


小沈氏聽了,緊緊地把女兒抱在懷裏,連忙搖頭,她也不願意讓女兒去孃家受罪。所以沈國舅這條求親之路也封死了。

3.沈國舅只好去找自己的姐姐皇后,姑表結親,娶了公主

沈國舅無奈只好去求自己的皇后姐姐,最後皇后讓自己的大公主,嫁給了自己弟弟沈國舅的嫡長子。也不能説嫁,在古代公主身份高貴,是主子,所以沈國舅的兒子娶公主為妻,叫尚主,古代因尊帝王之女,不敢言娶,故云:尚,有承奉、奉事或仰攀之意。

原著裏也説古代大家族,除非不得已,很少有人家願意娶公主,主要是公主身份尊貴,不能受委屈,全家還得供着,還有一條駙馬不能參與朝政。但是沈國舅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家,為了兒子的前程考慮:畢竟家裏有個公主媳婦,無論將來朝政如何,兒子本事如何,總不會有人欺上門來,安穩富貴總是有的。


然而沈家娶回了公主,小鄒氏還是不太平,仗着自己的姐姐救過皇后,連公主也不放在眼裏,挑唆着沈國舅的大兒子和公主鬧騰,讓公主把她當正經婆婆看待,公主大鬧一場,最後不了了之。

小鄒氏懷恨在心,給公主屋裏一會兒塞個通房丫頭,一會兒找個相好。公主大怒,進宮告訴皇后娘娘,皇后非常生氣,讓宮裏的嬤嬤狠狠地教訓了小鄒氏一頓。小鄒氏更加嫉恨,整天挑撥小兩口吵架,結婚好幾年連個孩子也沒有。

二、沈家的女兒們

沈家的女兒們在小鄒氏的教育下長大,本來也沒有什麼好親事。幸虧皇后娘娘念着當年大鄒氏的恩情,給沈家大女兒推薦了兩個門第好的姑爺人選:


一個是衞王世子,温雅尊貴,才貌過人;一個是剛在邊關立功回朝的薄小將軍,少年英雄,英挺不凡。

英國公獨女張大娘子説薄家好:人口簡單,家底厚,門風好,婚後很省心。衞王世子雖好,但到底是宗室親王,能入玉牒的側妃庶妃就有四個,各路花草還能少得了?況是皇家,就算受了委屈,誰又能如何?

然而小鄒氏挑撥沈家大女兒説:這是張大娘子不願意讓她嫁入高門。沈家大女兒也相信姨母的説法,堅持嫁入衞王家,婚後一屋子的鶯鶯燕燕,而且人家還是有合法手續的,能入家譜的側妃、庶。她也無可奈何,婚後過得很不痛快。

沈國舅看着嫡長子無後,大女兒婚姻不幸,痛定思痛,把孩子們叫到一起,哭着讓孩子們把鄒姨娘送到家廟離去,沈家的大女兒也勸自己的哥哥:鄒小姨沒安好心。最終,小鄒氏被送走了,沈家長子和公主和好,這才有了孩子。

沈家的二女兒,自小不相信鄒姨娘,更願意和張大娘子親近,最後找了一門好親事,是沈家鄒大娘子這一房,婚姻最幸福的。

沈國舅從納小鄒氏為妾開始,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感念原配的恩情,娶回了自己的小姨子。然而,這個小姨子並沒有大鄒氏的遠見和豁達,她攪得沈國舅後院不安穩,後來在她的挑唆下,沈國舅的兒女們婚姻也不幸福。


沈國舅的這些悲劇,歸根結底還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當年他硬下心腸把小鄒氏送走,讓兒女們到張大娘子跟前受教,到了兒女議親的環節,別人也就不會看不上他們家。他如果嚴格約束兒女們,遠離小鄒氏,就不會發生這些悲劇。

一個男人在婚姻當中左右搖擺,不僅會毀了自已一生,如果不及時止損,連自己的孩子們都會受到影響,沈國舅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但願這個世界上少一些沈國舅這樣糊塗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