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他的兒子張紹為何投降曹魏?
張飛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之一,想當年他曾橫矛當陽橋一聲喝退曹軍是多麼的不可一世,也曾粗中有細、在四川境內智擒嚴顏,可是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死的那麼窩囊,被兩個小人在睡夢中所殺,並帶着他的首級投奔了東吳。眾所周知張飛一生總共有兩個兒子:張苞、張紹,張苞年紀輕輕的便去世了,張苞的兒子也在綿竹戰場上戰死了,也就是張紹是張飛在世上留下的一根獨苗了,那麼張紹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
公元263年魏將鍾會帶兵伐蜀,姜維雖然將鍾會大軍攔在了劍閣一帶,但卻沒想到魏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鄧艾帶兵偷襲綿竹,最後取得到重大的成功。而鎮守綿竹的便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他的才能在蜀漢陣營中雖然不太出眾,但是對蜀漢也算是忠心一片,當時鄧艾派使者去納降諸葛瞻: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諸葛瞻聽後怒斬了鄧艾使者,由此來看他是要與蜀漢共存亡,奈何三國後期魏蜀實力差距太大,最後諸葛瞻和他的兒子諸葛尚皆戰死沙場。
綿竹失敗後鄧艾攜大勝之勢直逼成都,此時的後主劉禪已經決定投降魏國,當時勸説劉禪投降魏國的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譙周、鄧良和張飛的兒子張紹。此時張紹已經官至侍中尚書僕射,按道理説張飛一生為了蜀漢出生入死,作為張飛的兒子應該弘揚老爹的意志,要麼堅決抵抗魏國大軍、保衞成都,要麼戰死沙場、成就一世英名,但是為何張紹會選擇與他人一樣投降呢?其實細究下來原因也不過兩點。
第一、張紹本人並不想為蜀漢殉國,這一點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張紹按照現在的説法是“官二代,”他並沒有經歷過以前那種風雨飄零的日子,所以對於盡忠蜀漢的決定並不強,所以他選擇了投降鄧艾。第二、張紹是張飛在世上僅留的後代,如果張紹也在成都保衞戰中死亡,那麼張飛的骨血就斷了,當時張紹的姐姐(劉禪的張皇后)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張紹才會代表劉禪投降,這其實也證明了張紹是同意投降的。
事情雖然這樣説,但是歷史總是看結果的,關羽的兩個兒子:長子關平隨父死於孫吳之手,次子關興二十多歲也病逝了;諸葛亮唯一的一個兒子諸葛瞻也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張飛的兒子張紹就顯得有些遜色了,不過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況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