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網友:一般人讀不懂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文章題目是《生活在樹上》,作文的作者的師傅是陳建新,多年高考作文閲卷組組長,組織培訓了多次高考作文寫作講授活動,這一次的學生就是陳老師的徒弟,作文評判時有一位老師給了39分,閲卷組最終審核為滿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是文中的生僻字太多,從此,也是火了起來。

2020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這篇作文的寫作難度是不言而喻的,不是想模仿就模仿的,堆砌這麼多生僻詞,還得讓文章語句通順,文能達意,單單是這兩條件就勸退了大部分人,最後該文思想層次也為上層,普通大看不懂那些生僻字詞不代表批卷的教授不懂,這就是普通人與教授在這方面知識儲備的差距,如果是批卷老師因為看不懂卻不去查而給了低分,我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埋沒人才,埋沒一篇優秀文章。

這篇文章雖然是高考作文,看不懂就不能説不好,“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王勃的《騰王閣序》不借助解釋能看明白?再去看屈原的《離騷》又能看懂多少?我們不能否定這些是幹古名篇,而且《離騷》比這篇高考作文難更多,對於我們不瞭解的東西應該敬畏,而不是詆譭。

高考作文的“模板”問題,大眾不懂“滿分”,是否值得提倡?

高考不僅僅是知識的考察,還包括了心理狀態和相當程度上的運氣,尤其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作文題,運氣好恰好寫的作文很符合語文老師的審美,或者剛好看過評卷老師出的書,並且用上了他講的技巧,又對了他的審美點也沒跑題,只要過程沒有作弊,這種萬里挑一的運氣拿高分也沒什麼説的,畢竟高考就是7分實力3分運氣的事兒。

高考本是學生比武的舞台,把這18年來學到的本事都展現出來,發揮極致,這篇文章,大家看不懂,説明在文學上大家還很欠缺,有人説,寫成這樣有賣弄炫技之嫌。

2001滿分作文《赤兔之死》

2001年,一名叫做蔣昕捷的考生,因為用文言文寫的800多字的作文《赤兔之死》,讓他一舉成名,被破格錄取進211工程高校南京師範大學。

當年的作文語言運用是令人驚豔的,但是並沒有達到一些採訪中説到的能讓閲卷老師“有些字甚至看不懂”“看不透這篇作文只好求助專家”或者“專家深入研究其語言運用”的程度。

《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 都是高考滿分作文,評價卻不同

《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這兩篇文章是有天壤之別的,《生活在樹上》文章引用一些現在根本少見甚至不用的字詞,無法流暢行文,晦澀難懂,根本違背了高考作文要求;而《赤兔之死》雖然用文言完成,但語言流暢,內容緊扣話題"誠信”,主題明確,並且充滿符合人物的創意的構思,滿分是無可挑剔的。

當年那篇赤兔之死其實就是帶着模板上考場的,不然臨場確實寫不出來,而且生搬硬套的痕跡很明顯,忠臣套上了誠信,本來是不切題的作文,不過由於寫得確實好,讀起來也很暢快,成為了難得的佳作。

無論哪一篇作文,反正我是寫不出來的,退一步講,就算是模板,也只有他一個用了這個所謂的模板,並沒有其他考生被發現,記住這些生僻字詞,也是他的能力的體現。

高考作文具有導向住,指向性,規範性,滿分意味着完美,標杆,榜樣。2001年的《赤兔之死》引發的文言文模仿浪潮,擔心今後的考生將之作為範文,學習這種講話的文風。

《生活在樹上》的作文內容導向問題,高考是全國學生學習的指揮棒,這一個滿分作文,所影響的不只是這一個考生,它還是千萬學子的方向。

網友評論:

甲:博學不代表此文是佳作,不要邏輯混淆,沒有人説其不博學,只是作文既無優美韻律,又無深刻內涵,非佳作爾。

乙:行文晦澀明顯是西方翻譯哲學看多了。西方翻譯作品其精華是內容,文字因為翻譯問題是根據譯者水平而定,通常文學性不佳。用這種翻譯問題可以概括為買櫝還珠。

丙:古人常以對對子來比文采高低,那不也是用所學的知識來賣弄,而現在高考是這輩子的重要轉折點,這時不賣弄,什麼時候賣弄。大家看不懂,沒關係,我們不是文學才子,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