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孩子也能擁有很高的交際能力,3點意見告訴家長如何引導

如何鼓勵孩子提高交際能力,和朋友和睦相處?

孩子從小一般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在老人和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如果天生性格外向,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能很快交到新朋友,和他們打成一片。

但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內向,並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並不是説內向不好,而是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説過集體生活的時候可能就會辛苦一些。

交際能力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並不是要改變孩子的本身所具有的性格,而是要讓他們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提升社交能力。

交往是發展孩子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孩子只有在與同伴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才能正確的學會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積極正面的情感,為將來進入社會,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家長應該儘可能的為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打開生活空間,鼓勵他們多走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社交能力是一個人活在社會中所必須具有的技能,所謂交往能力並不是説逢人就能侃侃而談,但最基礎的交往情商要具備。

很多父母對孩子關心過度,事事都替他們安排好了,沒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與陌生人交流,往往讓孩子失去了發展和學習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商場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售貨員詢價,當孩子和小夥伴起衝突的時候,家長不要急着介入,先看看孩子自己是怎麼處理的。

在和鄰居,父母朋友見面的時候,一般都是家長主動讓孩子説“來,叫××阿姨”,這樣就讓孩子失去了主動開口的機會,習慣性的等聽家長的命令再和別人打招呼。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對他們成長和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多和優秀的同齡人接觸,多和情商高的小夥伴一起玩,就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實踐經驗,提升説話辦事的能力這遠比父母強迫或者講道理要管用得多。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和人交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自卑的孩子大多都是比較內向的,尤其是碰到了交際問題,他們會選擇逃避,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有的時候事情還沒有發生,他們就覺得自己不行,想要逃。

有的孩子則是因為不願意承擔在交朋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後果,於是乾脆就不和別人交流,越害怕就越退縮,到後來就只會躲在父母的身後尋求保護。

其實可能一開始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內心的擔憂會不斷循環,將其結果變得越來越嚴重,緊接着身體就會出現下意識的躲避或者不願意與人直接面對面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有的孩子可能小的時候不善於社交,但並不是改不了,可是父母總是逢人就説自己家的孩子內向不愛和別人説話,這樣被貼上了標籤之後,他們就真的就變成了不善交際。

又或者是孩子小的時候經歷過因為不善交流而遭到別人嘲笑的過去,受到外界負面反饋的刺激,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或者玩到一起去。

人際關係雖然錯綜複雜,但其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家長可以按照以下幾個小竅門來做,説不定就能夠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孩子提供交友的機會,比如多帶孩子出去玩,鼓勵孩子認識新朋友,讓他們參加一些興趣班,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邀請孩子的同學或朋友到家裏做客,讓孩子招待來家裏的客人,節假日父母們主動聯絡,相約一起出去玩,為孩子創造和同齡人一起玩的機會。

為孩子創造了交往機會是不夠的,在過程中家長要幫助他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最好能夠給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來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教給孩子一些説話的小技巧,發現説錯和做得不妥的地方要及時給予糾正。比如在對方和自己説話的時候要耐心傾聽,即使對方説的不對也不能打斷他們的敍述,等別人説完了自己再説。

雖然説童言無忌,但説話還是要分場合不能口無遮攔,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謙讓和尊重別人,與人和平相處,不打人罵人。

孩子一切都是在學習階段,難免會出現問題和錯誤,父母可以等事情發生之後告訴他們應對的方法,告訴孩子要勇於承擔責任,是自己的錯就要和對方道歉。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能夠培養出來的,重點就是他們後天生活的環境給予什麼樣的反饋,不管在什麼年齡階段,適當的培養和經歷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家長如果是積極善於交往的人,對孩子身教的影響是很大的,多鼓勵他們和不同的人相處,只有在實踐中才會學會做事的分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內向孩子也能擁有很高的交際能力,3點意見告訴家長如何引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