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中學,家長不要再對孩子做這3件事,影響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我們家長對孩子關注最多、輔導最多的階段。因為小學的知識點最簡單,在家長掌控範圍內。也有家長需要對還沒有自律意識的小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習慣和意識。小學語文的學習,以基礎知識為主,家長們的輔導對於基礎知識是非常有效的。聽寫生字詞、監督背課文、複習古詩詞、甚至是寫作指導,我們家長用自己的輔導方法,幫助孩子去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確保孩子的語文成績均衡發展,在一次次的期末考試中發揮穩定。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常説,好成績離不開家長的努力。
有些老師説,小學的成績是假象,有一半的成績就是來自家長的努力。從理論上説也是沒錯的,但是上了中學後,如果學生脱離了家長的監督,則無法建立學習習慣的時候,我們家長就需要反思了。是不是我們把輔導小學生的那一套學習方法又帶給了中學階段的孩子?對於正值青春的中學生,如何學習語文?家長是需要考量的,有3件事是不能再對孩子做的。家長干涉學習太多,反而會讓孩子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影響語文成績的提高。
1、 中學階段學習任務重,不要看閒書
我們在小學階段,家長拼命督促孩子去閲讀,培養閲讀的興趣,甚至還沒入學就開始讓孩子去大量識字,就是為了閲讀做好準備。家長們甚至閲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老師也會反覆強調,孩子在語文學習上所表現的能力不足,都和閲讀有關。不喜歡閲讀的學生,語文成績是很難提高的,也無法獲得知識的補給。而且對於大語文概念,我們就更要閲讀了。小學生的家長很是花精力和時間在親子閲讀上,但是到了中學,這一家庭輔導現象會立馬終止,不知道為什麼家長都相信,中學生不能讀閒書,課外書閲讀影響學習成績。
真的是這樣的嗎?這是我們家長對閲讀理解的誤解。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是重,但是中學生更需要的就是大量閲讀,進入青春期,我們開始對三觀進行有意識地建設。而且中學生的閲讀更具有自由性,不需要家長的過於干涉,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挑書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去閲讀。由於學科的增加,導致我們中學生確實分給語文的學習時間不多,但這就更需要課外閲讀來增加文學素養和常識。畢竟,考試會考,如果沒有閲讀練習,那些閲讀理解的題目你更不會做了。
2、 強調數理化的重要性,而忽略對語文的學習
到了中學,由於開始增加理科學習,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學習,我們家長會有一個有有失偏駁的觀點:中學不能分文理科,所以一定要把物理和化學學好。所以我們大部分中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物理化學,甚至為了考高中,去學習奧數班、物理競賽班等等。家長過於強調數理化學習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對語文學習的規劃,我們就會發現,中學語文變得越來越難,而自己似乎是靠着小學語文的基礎,才一路撐到現在。
對於中學生而言,剛剛接觸物理和化學類的學習,對於新的學科,我們應該抱有一個寬容接納的心態。中學是綜合性考試,沒有像高考的時候分文理,這也是從學習的本質上向學生傳達,不能偏科。學科與學科之間是有關聯的,總是強調理科學習的重要性,中學生就會壓縮自己的文科學習時間。對歷史、地理等文科學習產生偏移,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科不能均衡發展的話,對高中學習也會有影響。
3、 對成績的期望值太高,總和他人進行對比
面對中學生,家長總是有這樣的體會:似乎沒有小學階段那麼聽話了。進入了青春期,親子之間相處逐漸微妙了起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放手,也只是因為家長的輔導能力有限,管控不了學習以後,家長就會設定過高的成績和學習目標,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提高了。總會進行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就經常掛在嘴邊了。家長以為通過對比的方式,能夠激勵孩子去勤奮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