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八字立對漢高祖
蒯通的多次出場,很多時候都是勸説韓信,想要讓他背叛漢王,讓其擁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韓信都是拒絕。可以説,蒯通已經盡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所在。直到後來,韓信被殺害之後,説自己後悔沒有聽信蒯通的計謀。
謀略過人蒯通
劉邦聽了之後,就説:“你説的那人就是齊國的蒯通?”於是,就派人把蒯通從齊國押解過來。見到他之後,劉邦就説:“你為什麼要慫恿淮陰侯造反呢?”蒯通回答道:“的確是我所教,可惜豎子不聽從我的計謀,才會遭到殺害;假如他採取了我的計謀,那麼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劉邦聽了之後,大怒,大聲喊道:“將其烹飪。”蒯通説:“哎,我冤枉啊!”劉邦不解,就問:“你慫恿了韓信謀反,還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説:“誰都知道狗這種生物,只會對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韓信,卻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國都已經滅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爭奪這個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這麼做。天下亂了,每個人都去這麼做,而您也這麼做,難道你就會把其他的人都給殺盡嗎?”聽了這些話之後,劉邦就放掉了蒯通。
這就是蒯通對劉邦説的話,其實蒯通心裏很清楚,劉幫殺的是那些對自己不忠的人,而自己忠心對待韓信,才會慫恿他造反,因此自己是一個忠臣。而此時的劉邦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謀殺忠臣,就是由於這點,蒯通才會自恃謀略過人,對劉邦的心性有所瞭解,才能夠逃此一劫。
蒯通怎麼死的
關於蒯通的死,絕大多數的人認為他是壽終正寢。雖然蒯通此人,曾多次慫恿韓信背叛,但都遭到拒絕。他在策動韓信謀反失敗之後,對政治敏感的他,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敗露,就假裝瘋了,做了一名巫師,用這種方法來緩解一下自己的危機。
明哲保身的蒯通
果然不出他所料,韓信在死之前,就提到“後悔不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就命人活捉蒯通,幸虧他有先見之明,知道自己逃不過劉邦的手掌心,已經做出了對策。他先是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利用巧妙的言語來跟劉邦進行一次辯論,最終免去了被烹的結果,並且被無罪釋放。可以説他為人極其的聰明,應變能力很強。
蒯通在僥倖逃過一劫之後,回家之後,就發奮著書,寫了《雋永》。針對他的事蹟,後世的很多史書都有所記載,例如《史記》中也提到了他,認為他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
之後,蒯通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跟相國曹參相遇,受到了他一定的禮遇。但是他曾有反叛漢朝的想法,蒯通自始至終都無法走上歷史的舞台,只是作為一個較為知名的謀士被後人所知。
蒯通的墓是在如今的臨淄區境內,是一座古墓。南北方向大約有32米,東西約有40米,高大概有9米。根據當地的志書記載,説此墓就是蒯通的墓,更為準確的來説,應該是蒯徹的墓。在《臨淄縣誌》上記載,蒯通的墓就在五路口莊附近。
蒯通可以説身負才華,但是他遇到了一個不能變通的將軍,那就是韓信。倘若韓信反了,其結局就不一定是這樣。
蒯通説韓信
在韓國攻破齊國之後,想要養精蓄鋭的時候,劉邦一直催促他出兵,但是韓信依舊駐紮齊國。這時候,蒯通出面勸告,想要讓他擁兵自立。
《楚漢傳奇》裏的蒯通
蒯通跟韓信説:“我聽説只要是勇猛和謀略過人的臣子都會讓君主感到威脅,而且只要是功勞高過君主的也得不到應有的賞賜。如今將軍你已經有了讓漢王感到威脅的威信,這種功勞得不到賞賜,那麼你想去投靠楚霸王?霸王這人不會信用;假如你還想回歸漢王的話,漢王對你感到畏懼。所以説,將軍那麼大的功勞,又有何安身之處。”韓信聽完之後,並沒有做出決定,只是説:“先生你暫且回去,容我再考慮考慮。”
過了幾天之後,蒯通看沒有動靜,就再次去勸説韓信,説道:“能夠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是成功的開始;能夠有所謀劃的人,才是成功的關鍵。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得要果斷的處理事務,行動緩慢就會影響到整個大業。把心思都放在枝節上,就會把天下大事給遺漏掉;明知該怎麼做,卻不敢果敢行動,這往往就是做事失敗的原因。常言道:徘徊不定的獅子,還不如一隻身懷劇毒的蠍子;停滯不前的千里馬,還不如緩慢前進的老馬。這些話都表明做事情説做就得做,決不能猶豫,不能錯失良機,畢竟機會是稍縱即逝的,希望將軍能夠好好想想。”雖然韓信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但是他覺得自己不能背叛漢王,畢竟是漢王一手提拔了自己,自己不能做出背信義的事情,因此韓信拒絕了他的勸告。
蒯通是廢柴嗎
觀看韓信,我們會發現他光輝籠罩,吸引着別人的注意力,讓人卻忽視他背後的謀士,其中就有蒯通這麼一個人物。蒯通本人其實是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奈何他遇到了韓信,韓信本人的政治天賦並不高,由於韓信的優柔寡斷,錯失稱王良機。因此,很多人蒯通徒有虛名,只不過是“廢材”一個,但是真正歷史上的蒯通,真的是“廢材”嗎?
蒯通多次勸説韓信
蒯通本來是趙國人,羨慕齊國多賢俊,並且有很多學術殿堂,就客居在齊國。蒯通的第一次登場就很精彩,陳勝起義之後,連續攻打各國,將要攻伐趙國,而身為趙國子民的蒯通,不想看到自己國家生靈塗炭,就説服了徐工投降,還去説服了武臣,由於他的奔波,既可以保全反對暴秦的力量,還避免了一次生靈塗炭。單單憑藉這個,我們就不能説他是一個廢材。
五年之後,他以謀士的身份到了韓信的帳下。這時候韓信將要去攻打齊國,本來大軍都已經準備攻打,不料,收到漢王的命令,説酈食其已經出使齊國,將其説服。於是,大軍準備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韓信説:“酈食其區區一個文臣,卻能説服齊國,而大將軍率領大軍,還怕攻打不下齊國?這功勞都被酈食其搶去。”於是,韓信就聽信了他的建議,就立馬攻打齊國,本來在酈食其説服之後,齊國就削弱了防線,導致韓信的兵力一舉攻破臨淄。之後,就有了韓信坐懷齊國,擁兵數十萬。足見,蒯通的能力之強,怎麼可以説是廢材呢?
雖然日後多次慫恿韓信失敗,那隻能説是韓信本身的問題,並不是蒯通能力不夠。
蒯通之言是什麼意思
在楚漢爭霸陷入對峙的時候,韓信就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雙方勢力都想要拉攏他。但是在韓信自己這邊,有一個名叫蒯通的人,他卻慫恿韓信造反,讓其自立為王,達到三分天下的局面。蒯通給他看了一次相,其實此話當中藴含着兩層意思。
蒯通苦心勸説韓信
1、告訴韓信如今的天下形式,想要讓他能夠站穩陣腳,最好可以自立為王。倘若站錯了隊伍,在這次政治中,你將會身敗名裂,根本就沒有機會可以翻身。
2、告訴韓信,叫他不能幫助劉邦,因為劉邦本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身懷天下。如今楚霸王跟他對峙,他的頭號敵人還只是項羽,並且你韓信還是用得上,他想要用你來攻打項羽。只要楚霸王一敗,劉邦下一個要收拾的人,必定是你韓信。因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告誡韓信,這兩個人爭奪,你誰都不能幫,你幫誰都不好,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稱王,跟他們坐分天下。如果説韓信採納了他的計謀,那麼中國的歷史將會大改。可惜的是,韓信沒有這麼做,在臨刑前感到後悔罷了。
蒯通為了改變韓信的看法,告訴他一個道理,劉邦並不是對他很好,彼此兩個人更多的是利益聯繫。並跟他舉例,提起文種和勾踐等人,但是在韓信心裏,傳統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他認為自己身為臣子,理當效忠,決不能做出對不起漢王的事情,最終還是錯失了稱王的良機,可以説是他自身的緣故。
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嗎
蒯通是史上有名的謀士,他的計謀被司馬遷稱為“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在他的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給韓信出三分天下的主意但沒有被採納。那麼他為什麼給韓信出主意呢?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嗎?
韓信雕像
蒯通原名是蒯徹,在後世的記載中,因與漢武帝重名而改為蒯通。蒯通這個人是以遊説出名的。他最早出現在歷史上的時候就是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去遊説范陽縣令,在他的三言兩語中,范陽縣令立馬決定向武臣投降。就這樣,在蒯通的遊説下,和范陽縣令一樣投降的城池大概有三十來座。不戰而得,不得不説,蒯通實在是個人才。
在此之後,蒯通就消失在史書記載中。接下去的一次出現就是在韓信身邊。當時韓信正準備攻打齊國。可是劉邦已經率先派酈食其勸服了齊國。韓信帶着部隊正不知道是該進還是該退的時候,蒯通出現了,勸説韓信繼續攻打齊國,為自己謀取功勞。蒯通的這一計策的確為韓信賺取了很多的功勞,但同時也讓劉邦埋下了對韓信的猜忌。而大家好奇的是,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嗎?為什麼總為韓信出謀劃策呢?
蒯通的確是韓信的謀士,他為韓信出國許多計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蒯通試圖讓韓信擁兵自重。蒯通告訴韓信他的勢力太大,已經遭到了劉邦的猜疑,如果韓信願意擁兵自重,那麼天下就會出現三分的局面。可惜的是韓信太過信任劉邦,放棄了自己獨立的最好機會,最後被劉邦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