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歷經百年才消滅準噶爾,原因是乾隆更厲害還是準噶爾弱了?
準噶爾汗國和大清是前後腳成立的,大清忙着入主中原,穩定自己的統治,而準噶爾汗國忙着擴大自己的版圖,恢復曾經的輝煌。
隨後雙方不可避免的爆發了戰爭,而這場戰爭前後竟然持續了七十多年,準噶爾也成為清朝中前期最大的外患。
雖然康熙和雍正兩大明主先後出兵想消滅準噶爾汗國,為此不惜在抵抗沙俄過程中做出讓步就是為了解決西北問題,康熙還三次親征噶爾丹,可最終都沒有成功。
然而準噶爾汗國卻在乾隆朝被徹底消滅,那麼主要原因是乾隆更厲害還是準噶爾汗國變弱了?
噶爾丹是一個有非常大野心的領導者,他一直積極的實行對外擴張的政策,但最終被康熙三次親征擊潰。
噶爾丹之後的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號稱擁有三十萬大軍,數次擊敗清朝軍隊。
雍正雖然多次打擊準噶爾,雙方也是互有勝負,但並沒有消滅,所以劃分了邊界,雙方並維持了二十多年相安無事的和平局面。
然而1745年,準噶爾汗國爆發大瘟疫,噶爾丹策零也病死了,他的幾個兒子圍繞着汗位展開爭奪,最終準噶爾汗國陷入內亂,開始土崩瓦解。乾隆帝也正是利用這次機會一舉消滅了準格爾汗國。
但是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看問題不能孤立的看,如果沒有康熙和雍正不停的打擊,消耗準噶爾汗國的實力,乾隆不可能一舉擊潰。
準噶爾本是個遊牧民族,雖然地盤也不小,但跟富庶的中原相比,確實有點差。本來這樣的政權就是靠強勢的軍隊獲勝,一旦陷入持久戰,吃虧的必然是準噶爾汗國。
清朝地大物博,戰爭資源是非常深厚的,可以輸得起,輸一兩次也不要緊。而準噶爾經不起失敗,一旦打一次敗仗,內部就會出現問題。
而也正是康熙和雍正對內的改革,使得大清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乾隆更多的只是享受了這一成果。
更為重要的則是,準噶爾汗國和曾經的蒙元帝國一樣,在繼承方式上始終是內亂頻繁,每次汗位繼承幾乎都要經歷一次殘酷的內戰,或者是兄弟子侄之間的相互殘殺。經過這種不斷的內耗和自相殘殺,準噶爾的實力就一直在不斷下降。
特別是在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汗國陷入了多年的內亂之中,多年的內亂大大削弱了準噶爾汗國的實力。
如果準噶爾汗國能夠鞏固國內的統治,乾隆能否徹底消滅它也尚未可知。而且如果乾隆面對的是噶爾丹還有自己的侄子,恐怕勝負也未可知。
所以客觀的説準噶爾汗國失去抵抗能力,除了多年來頻繁戰爭過度消耗外,更多的還是政權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