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瘋狂越獄:上千犯人以餐刀對抗獄警機槍,235人當場死亡!上千日俘手持餐刀衝向機槍,565人成功越獄,天皇卻拒絕他們歸隊。
這世上之事,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有了罪犯,所以催生了監獄,因為有了監獄,也就有人試圖越獄。而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越獄事件,就是76年前發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考蘭鎮的日俘集體越獄暴亂。
隨着二戰的推進,盟軍取得了節節勝利,戰俘也越來越多。為了關押被俘的軸心國戰俘,盟軍在距離澳大利亞悉尼以西320公里、新南威爾士州的考蘭鎮建造了一個戰俘營。二戰期間,考蘭是人煙稀少的農業區,又遠離前線,是最理想的戰俘關押地。
澳大利亞考蘭戰俘營的規模比較大,整個營區被劃分為ABCD四個區,關押了近兩萬人軸心國戰俘,他們中有意大利兵、日本兵和朝鮮兵,其中的B區,集中關押了一千多名日軍戰俘。
考蘭戰俘營對日本戰俘的待遇還是恪守國際公約,除了監督戰俘日常勞動(主要是砍樹、鬆土、栽培等體力活),放風時間還是給日本人相應的自由活動,如棒球、相撲、麻將,飲食上也不忘記給日本人供應魚類。
但是,由於日本人從小就受到軍國主義教育,二戰日軍還有個著名的“戰陣訓”:“生きて虜囚の辱めを受けず”(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囚禁的恥辱)。這些被關押在考蘭戰俘營、受過日本軍國主義洗過腦的頑固士兵,會乖乖服從戰俘管理嗎?答案是,NO!
1943年,新西蘭費瑟斯頓戰俘營就發生了一起日本戰俘暴亂事件,這給澳大利亞人敲了警鐘。為此,考蘭戰俘營加強了警備,負責守衞的第22守備營(主要由退伍軍人和入伍體檢不合格青年組成)裝備了幾架維克斯重機槍和布朗式輕機槍,防止日俘暴動。沒想到,澳大利亞人這一“小心之舉”,日後還真派上了用場。
原來,被關押在考蘭戰俘營的日本人也並不安分,曾有人多次謀劃越獄,但因時機不成熟,加之有部分人反對而作罷。但是,一件突發事件,卻將這一千多個日本戰俘的心又凝集到了一起。到了1944年8月初,盟軍抓的俘虜越來越多,考蘭戰俘營開始超員了,於是,戰俘營準備將士官之外的日本士兵戰俘轉移到400公里外的新戰俘營。
日本人得知這一消息後,他們認為盟軍這是有意讓他們官兵分開,準備讓他們接受更差的待遇,所以他們面對分離的恐懼戰勝了對機槍的害怕,於是,全體日本戰俘策劃並且實施了一場自殺式越獄。
1944年8月5日凌晨,越獄正式發動,一千多日軍戰俘手持餐刀、調羹、棒球棒等武器,高喊着“天皇萬歲”衝出了牢房,兩名守衞當場就被日軍戰俘殺死。戰俘們用肉體頂住了其他守衞的機槍掃射,拼命拉倒了鐵絲網併成功實施了越獄。
據後來的統計數字顯示,日軍戰俘共逃走565人,除了部分自殺身亡,大部分後來都被抓了回來。日本人的這次越獄,共導致231名日本戰俘和4名澳大利亞人死亡。
越獄發生5天后,國際紅十字會將此事通報駐柏林的日本外交官,但是,由於日方為維護所謂“榮譽”,一直否認有日本兵被俘,因此,對考蘭越獄日俘的“壯舉”不聞不問。那些為天皇而獻身的日俘,再一次被自己的主子所無情拋棄。
考蘭戰俘營因此而被廢棄,活下來的日本俘虜被分成軍官和士兵兩部分送往不同的戰俘營。這就是著名的“The Cowra Breakout”,這段真實的歷史還在1991年被澳大利亞人搬上了熒幕。
即使是戰爭結束後,日方也曾長期對“考蘭事件”不予關注。1962年,澳方在原考蘭戰俘營的遺址上建起墓地,用以安葬在越獄中死亡的日本人。1973年,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明仁訪問澳新時,才前往考蘭墓地向死者獻花。其後。日本設計師對公墓進行重新設計,加進了很多日本宮廷元素,於1979年開始改修,七年後完工的,這就是位於考蘭的日本戰爭公墓。
另外,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澳日兩國還在當年的戰俘營附近修建了考蘭日本花園與文化中心。公園內,精心修剪的園林植被、兩座湖泊、以及江户平房都呈現出寧靜平和的氛圍,附設的文化中心裏,還有不少日本浮世繪畫作。
考蘭日本花園,是典型的日式風格花園的修建,其修建要早於日本戰爭公墓,到1979年正工對外開放。每年的9月份當千樹萬樹的櫻花盛開之時,考蘭日本花園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櫻花節”。這真是世事難料啊,誰能想到,曾經的血雨腥風之地,如今卻成了人們瞭解日本文化的平台呢?
(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