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捍衞國家和民族尊嚴——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碑文敬讀
作者:張鑫華
一座抗日烈士紀念碑,記載的就是一段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鬥爭史。
巍巍陰山腳下,滔滔黃河岸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園內,屹立着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
這座緬懷先烈、警醒後人的紀念碑,再現了87年前,中國軍民在長城腳下奮勇殺敵、誓死捍衞國家和民族尊嚴的悲壯歷史。碑文如下: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三月,日本軍隊侵佔了熱河,全國都大震動。從三月初旬,我國的軍隊在長城一帶抗敵作戰,曾有過幾次很光榮的戰鬥。其中如宋哲元部在喜峯口的苦戰,如徐庭瑤軍關麟徵、黃傑兩師的中央軍隊在古北口南天門一帶十餘日的血戰,都是天下皆知的。但這種最悲壯的犧牲,終於不能抵抗敵人最新最猛烈的武器。五月十二日以後,東路我軍都退卻了。北路我軍苦戰三晝夜之後,也退到了密雲。五月二十一、二兩日,北平以北的中央軍隊都退到古都附近集中。二十二日夜,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開始與敵方商議停戰。
五月二十三日的早晨四時,當我國代表接受了一個城下之盟的早晨,離當時的北平六十來裏的懷柔縣附近正開始一場最壯烈的血戰。這一戰從上午四時直打到下午七時,一千多箇中國健兒用他們的血洗去了那天城下之盟一部分的恥辱。
在懷柔作戰的我方軍隊,是華北第七軍團第五十九軍。總指揮即是民國十六年北伐戰爭以孤軍守涿州八十八日的傅作義軍長。他們本奉令守張家口。四月二十九日,他們奉令開到昌平待命增援。命下之日全軍歡呼出發,用每小時二十里的跑步趕赴陣地。五月一日全部到達昌平,僅走了二十四小時。五月十五日第五十九軍奉令開到懷柔以西,在懷柔西北高地經石廠至南高莊的線上構築陣地,十七日復奉令用主力在此地後方三十餘里的半壁店、稷山營的線上構築主陣地。他們不顧敵軍人數兩倍的眾多,也不顧敵軍器械百倍的精利,他們在敵軍飛機的偵察轟炸之下,不分晝夜趕築他們的陣地。他們決心要在這最後一線的前進陣地上,用他們的血染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頁。二十二日天將明時,敵軍用侵華主力的第八師團的鈴木旅團及川原旅團的福田支隊,向懷柔正面攻擊。又用鈴木旅團的早田聯隊作大規模的迂迴,繞道襲擊我軍的後方。正面敵軍用重野炮三十門,飛機十五架,自晨至午不斷地轟炸。我方官兵因工事的堅固,士氣的鎮定,始終保守着高地的陣地。那繞道來襲的早田聯隊也被我軍攔擊,損失很大。我軍所埋地雷殺敵也不少。我軍的隱蔽工事僅留二寸見方的槍孔,等到敵人接近,然後伏槍伏炮齊出,用手擲彈投炸。凡敵人之長處到此都失了效用。
敵軍無法前進,只能向我高地陣地作極猛烈的轟炸。有一次敵軍一箇中隊攻進了我右方的陣地,終被我軍奮力迎擊,把陣地奪回。我軍雖無必勝之念,而人人具必死之心:有全連被敵炮和飛機集中炸死五分之四,而陣地屹然未動的;有袒臂跳出戰壕肉搏殺敵的;有攜帶十幾個手擲彈,伏在外壕裏一人獨立殺敵幾十個的。到了下午,他們接到北平軍分會的命令,因停戰協定已定局,令他們撤到高麗營後方。但他們正在酣戰中勢不能遽行撤退;而那個國恥消息,又正使他們留戀這一個最後抗敵的機會。直到下午七時,戰爭漸入沉寂狀態,我軍才向高麗營撤退,敵軍也沒有追擊。次日大阪《朝日新聞》的從軍記者視察我軍的高地陣地,電傳彼國,曾説:“敵人所築的俄國式陣地,實有相當的價值。且在堅硬的岩石中掘成良好的戰壕,殊令人驚歎!”又云:“看他們戰壕中的遺屍,其中有不過十六、七歲的,也有很象學生的,青年人的狂熱可以想見了。”懷柔之一戰,第五十九軍戰死的官和兵共三百六十七人,受傷的共四百八十四人。
五月三十一日停戰協定在塘沽簽字後,第五十九軍開至昌平集結。凡本軍戰死官兵未及運回的,都由政府僱本地人民就地掩埋,暗樹標誌。六月全軍奉令開回綏遠復員。九月懷柔日軍撤退後,傅將軍派人備棺木殮衣,到作戰地帶尋找官兵遺骸二百零三具,全數運回綏遠。綏遠人民把他們葬在城北大青山下,建立抗日戰死將士公墓,並且闢為公園,垂為永久的紀念。公墓將成,我因傅作義將軍的囑託,敍述懷柔戰役的經過,作為紀念碑文。並作銘曰:
這裏長眠的是三百六十七個中國好男子!
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祖國!
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這裏憑弔敬禮的,要想想我們應該用什麼報答他們的血!
這座紀念碑由傅作義將軍親自籌建,於1933年9月動工,1934年春竣工,同時建紀念堂一所。紀念碑高約12米,呈三稜柱形,正面有傅作義將軍題寫的碑名“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碑的下首嵌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胡適撰文、錢玄同書寫的碑文,碑的另兩面,請名匠鐫刻殉國英烈名字。碑址所在地,原為清康熙帝第四女美麗的固倫恪靖公主府第。當年,傅作義將軍派人從戰場運回並種下了367棵象徵春天、愛情與美好理想世界的山桃樹,連翹、紫丁香、榆葉梅點綴其中。每到清明時節,山桃花激情綻放,如霞似錦,高大莊嚴的紀念碑矗立在奼紫嫣紅的花海之中。這是國內最早以抗日為主題的紀念碑之一,碑文因胡適、錢玄同兩位新文化大師合璧而聞名全國,又被稱為“白話文第一碑”“抗戰第一碑”。
紀念碑落成後,時任綏遠省政府主席的傅作義,召開綏遠各界人士紀念長城抗日陣亡將士大會,國內和海外華僑知名人士送輓聯深表敬意。百靈廟抗戰勝利後,1937年3月15日,綏遠軍民1000多人在紀念碑前舉行陣亡將士追悼大會,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從延安給傅作義將軍發來唁電:“先生領導全軍將士禦侮,屢挫敵鋒,略洗吾民族所遭受之奇恥大辱。將士英勇殺敵成仁取義,偉大之精神是以昭示後世,風引全國。”
87年過去,這場氣壯山河的長城抗戰勝利戰果,雖被國民黨北平當局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徹底斷送,但第五十九軍將士不畏犧牲、保家衞國的偉大精神,流芳千古!
學習他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第五十九軍出擊之前,長城沿線關隘守軍在日軍瘋狂進攻下,大部相繼失陷,人地皆失。面對日寇囂張氣焰,傅作義將軍主動請纓,要求率部赴前線殺敵,誓雪國恥。全軍官兵愛國士氣高漲,懷一腔保家衞國熱血。接到命令後,僅用24小時從張家口奔襲至昌平,在懷柔以西地域設防,誓與長城共存亡。
學習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參戰日軍裝備精良,有裝甲車、坦克、火炮和飛機等先進武器,擁有強大的制空權,多兵種協同作戰。相比之下,第五十九軍槍支陳舊,彈藥不足,重武器奇缺,沒有空中力量支援。但官兵們不畏強敵,置生死於度外,“雖無必勝之念,而人人具必死之心”。在敵軍狂轟濫炸之下,不分晝夜趕築工事,利用有利地形、堅固工事和大無畏勇氣頑強抗擊數倍於己的敵軍,以血肉之軀阻敵於長城之外。
學習他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交戰一開始,日軍即以飛機和火炮對我方陣地輪番轟炸,實施大規模步炮聯合、步坦協同進攻。一時間,大地震顫,星月失輝,戰鬥打響即進入白熱化。第五十九軍官兵抱定“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犧牲精神,運用“近戰狠打”戰術,與敵展開白刃戰,使敵重武器失去作用。至1933年5月23日下午1時許,連續打退日軍7次正面陣地進攻。日第4旅團長鈴木美通聞訊極為震怒,親自到距前沿600米高地指揮戰鬥,亦未能挽回敗局。日軍終因死傷慘重,停止了瘋狂進攻。
學習他們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5月22日夜,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開始與日方商議停戰。23日8時,戰鬥打響不久,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何應欽即電話召集傅作義到北平商談要事,傅以正在激戰為由,派參謀長前往。3小時內,何連催4次,傅均未理會,繼續指揮作戰。何應欽迫不得已寫了停戰手令,晚7時許送到傅作義手上。傅無奈之下,堅持“必須日軍先撤,我們才能撤,否則我們絕不會後撤”。面對第五十九軍官兵同仇敵愾的堅強意志,日軍被迫先行撤退。懷柔血戰,阻止日寇未能向北平方向前進半步。
今天,我們敬讀碑文,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