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玩具並非越多越好,或影響其專注力,容易習慣“三分鐘熱度”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最不缺的應該就是玩具了,相比我小時候買一套娃娃都要跟家裏央求很久的情況,現在的孩子真可謂幸福太多了。
如今的玩具不僅花樣種類繁多,並且質量還有保證,更重要的是價格也都更趨於平民化、大眾化,誰家的孩子都得有好幾袋子的玩具。
毫無疑問,對於孩子來説,玩具在娃的成長髮育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娃的身心發展功不可沒。
如果沒有玩具,孩子的童年將會多麼的蒼白、乏味。但正因為玩具的多少關係到娃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的好壞又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學業,所以家長才會格外擔心。
孩子在面對玩具時,正是被玩具吸引了注意力,之後通過觸摸、啃咬、擺弄等方式來逐漸提高認知。
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感染,僅僅是一點燈光、一些響動都會吸引到孩子;
沒法同時兼顧幾種事物,只能關注自己最在意的,不懂得合理分配注意力,“三分鐘熱度”;
注意力不能夠及時轉移,經常會做這件事的時候思維還在上一件事情上;
選擇太多基本就不會專心深入的去研究其中一項,更難作出選擇。
這些情況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對於哪種玩具都不算熟悉,只能停留在理解表面的程度。由此可見,過多的玩具確實會分散娃的注意力。
既然如此,那麼孩子到底該怎麼玩玩具呢?多少玩具更適合孩子呢?
有權威機構研究表明,在1秒的時間裏,大部分人可以注意到4-6個相互之間沒有聯繫的字母,能注意到5-7個相互間沒有聯繫的數字,能注意到3-4個相互間沒有聯繫的幾何圖形。
就孩子的整體發育而言,一般來説,同時提供給孩子5個相互之間存在聯繫的玩具,是比較合理的。
寶寶在2歲前,依然處於感知運動的階段,他們需要通過摸、嘗、看、聞等基礎方式才能進一步構建出對於具體事物的認知。
比如蘋果,看過它樣子,摸過它的形狀,也嘗過味道、聞過氣味之後,才能具體認識到什麼是蘋果,下次也能更快的從一堆物品中快速分辨出蘋果。
比如一套勞動工具的玩具,有鐵鍬、水桶、耙犁、錘子等等,這些玩具就是幫助孩子從最直接的視覺形象方面認知物品,下次見到真實的物品時孩子也能很快熟悉,認出來。
甚至於,家長還可以通過在這些玩具給娃模擬一些具體的勞動過程,讓娃對於物品和勞動有一個更深刻、形象的認知。
在這期間,孩子也會逐漸表現出自己對不同玩具的喜好,根據性別的差異,大約的側重點也可能會存在不同。
這種通過玩具作為載體的遊戲,可以幫助娃體驗日常的人際互動,並且可以啓發他們對事物屬性和邏輯關係的理解,並對孩子的語言以及社交發展能力都很有幫助。
由此可見,玩具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家長髮現娃對玩具只有“三分鐘熱度”,那不妨先收拾起來一些,給娃留一些在表面上,等娃玩一陣子後,再逐漸給娃替換。
玩具的作用在於幫助娃能夠健康的發展身心,激發他對語言的運用,啓發孩子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給孩子帶去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