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康熙建造避暑山莊只為乘涼其實他是在等一個重要的人出現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經典

導讀: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於公元1703年,由康熙皇帝下令建造,後來又歷經雍正、乾隆二朝,共耗時約90餘年方才建成。莊內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享有“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典範”的盛譽。按照一般的説法,康熙皇帝之所以要建造它,是因為滿清貴族俱來自於東北苦寒之地,入主中原後,每當夏季時便酷熱難耐,無奈之下才尋來這處寶地修建行宮,以備避暑之用。
那麼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如此大費周章的建造此處地方,難道真的只是為了乘涼這麼簡單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
在康熙下令建造避暑山莊之前,曾發生過一件重要的歷史事件,那就是清廷針對蒙古部落首領噶爾丹的三次軍事行動,史稱“三徵噶爾丹”。最終的結果是,清軍成功的阻止了蒙古軍隊的東進,維護了西北邊陲的穩定,噶爾丹本人也在兵敗後不久死去。
但是隨着戰事的完結,也使得康熙皇帝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面對驍勇好戰的蒙古部落,單純的“以戰止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使他們徹底的歸附,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直到一次在熱河的狩獵中,才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康熙皇帝仔細的觀察了熱河地區的地理情況,發現此處不僅是一個天然的避暑聖地,而且它位於中原與蒙古的交界處,便於就近處理蒙古事務,於是他下令在此地建一個行宮,也就是後來的避暑山莊,從那以後,每隔幾個月他都會在此住上一段時間,為的就是等待他心裏那個十分重要的“客人”。
這個“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而是特指一個羣體,那就是——來自蒙古的使者。
説到這裏,可能會有一些朋友提出疑問,難道説僅僅在蒙古附近建造一處行宮,就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避暑山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山莊的地理位置很好,一方面便於處理相關政務,另一方面也便於清廷監視, 草原上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清廷方面可以第一時間有所準備,況且康熙皇帝在此地常住,大部分的蒙古使者都是由他親自接待,也體現了清廷對於蒙古部落的重視,有利於鞏固雙方關係。
其次,每當有蒙古使者前來朝見,康熙都會在此舉行聲勢浩大的會盟活動,親自率領王公大臣以及挑選出來的八旗將士,進行圍獵,一方面是向蒙古各部落展示軍威,使其有所忌憚,另一方面也變相的向各方反覆確認康熙皇帝在蒙古中的統治。
最後,清廷非常重視蒙古對於滿清文化的認同,到乾隆皇帝時期,清廷在莊外修建了十二座規模宏大的“外八廟”,將喇嘛教定為國教,力爭讓各少數民族(特別是蒙古族)上層人物都信仰喇嘛教,希望通過宗教信仰的方式,加強他們與中央之間的聯繫,從而鞏固自身的統治。
雖然就筆者個人而言,對於滿清這個朝代實在沒什麼好感,但康熙皇帝通過避暑山莊,起碼為鞏固中央集權、防止國家分裂做了一些貢獻,從這一點上説,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後來英法聯軍進攻京城,咸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裏批准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就不知康熙皇帝如果知道,會做何感想了。
文章資料參考《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康熙大帝》等書,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真心感謝各位,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