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
#最有排面的畢業祝福#衝上熱搜榜
引發網友熱議
在湖南農業大學
2020屆本科生“雲端”畢業典禮上
袁隆平、官春雲、印遇龍、
鄒學校、劉仲華
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湖南農業大學2020屆畢業生
送上25個字的“五新”祝福:
奮進新徵程
譜寫新篇章
引領新發展
建功新農村
逐夢新時代
袁隆平率“院士天團”來送祝福
這一份特殊的禮物
讓畢業生四年的學習生涯
畫上圓滿句號
該校校長鄒學校還向所有畢業生承諾
▼
今後每年都將安排專屬通道
歡迎他們
參加任何一屆現場畢業典禮
有學生表示:
原本非常遺憾沒能返校
但看到畢業典禮視頻
看到了自己被授予學位的名字
特別是收到五位重量級院士
給我們送來的專屬祝福
倍感驕傲和自豪,特別感謝母校!
不少網友看完後紛紛直呼
“暖心”
@一個月只喪兩天:知識就是力量,畢業就是開始
@蕪湖好網友:好暖啊!
@布衣一介無人指教:這也太可了吧!!!這才叫排面兒!講究啊!
@靜悄悄的撲虞達人:畢業快樂,這個祝福太讓人羨慕了
也有不少網友懷念起了上學時光、
對畢業生送以美好的希冀
@圓圓的豬:你總説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
@神來之筆: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1
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24歲時尚在北大上學的她,因為一次實習第一次見到了“敦煌真面目”,時至今日,她依然記得初見“敦煌”的震驚之情。
“燦爛的陽光,照耀在色彩絢麗的壁畫和彩塑上,金碧輝煌,閃爍奪目。整個畫面,像一幅巨大的鑲滿珠寶玉翠的錦繡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驚心動魄。”
就這樣,在那個砂石紛飛的戈壁大漠中,她被那些千變萬化的壁畫迷住了。看了一個又一個洞窟,琳琅滿目、雲蒸霞蔚的佛國世界,使她滿足、震撼,沉浸在洞內神仙世界、藝術殿堂,全然忘記洞外飛沙走石、黃土漫天,甚至洞外的一切。
但是,敦煌自然條件惡劣,住得是土房、吃得是雜糧,缺水斷電,洗澡成了極為奢侈的一件事。沒有商店,聽不到收音機,看的報紙也是十天以前的。
除卻生活條件艱苦以外,工作環境也是異常艱辛。
最讓樊錦詩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攀爬掛在懸崖峭壁上的蜈蚣梯。一根繩子直上直下地在懸崖上吊着,沿繩一左一右插着腳蹬子。這是進入洞窟的唯一途徑,無奈,她每天要跟先生們爬蜈蚣梯進洞去做研究。
每次爬時,她都心驚膽戰,跟耍猴子似的,在梯子上左晃晃、右晃晃。為減少攀爬次數,她改了早起喝水習慣,整個上午不用上廁所,每日便能少爬幾次。
這些對於生在北京、長在上海的樊錦詩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實習期間,樊錦詩的頭髮就沒洗乾淨過,怎麼洗都是黏黏的。(多年後她才知道,那是敦煌水質不好的緣故。)
最終因水土不服、營養不良,她提前結束實習,回了學校。
但是,因為對“敦煌”的熱愛和嚮往,樊錦詩畢業後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她追夢的旅程。做好了長期紮根大漠的準備,她吸取實習時留長髮洗梳難的教訓,剪了個極短的運動員頭。
那時,敦煌保護研究所對外聯繫僅有一部手搖電話,可往往是斷斷續續,通訊極其困難,幾乎與世隔絕。
晚上只能用蠟燭或手電照明,上趟廁所也要跑好遠的路。半夜裏,房樑上還會有老鼠吱吱叫着掉在被子上。樊錦詩坦誠地説:
“説沒有猶豫動搖,那是假話。和北京相比,那裏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
但是因為她對敦煌藝術的熾烈迷戀,從開始便種下的種子,她不曾退縮、也從未放棄。
經歷了黑夜的淒涼和恐懼,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每走過一個石窟,她都會驚歎:“哎呀,太好了,太美了!”
在蒼涼且寂寥的沙漠中,她和敦煌交相閃耀,一起舞動。
這一待,就是40餘年。這一顆心,終是歷久彌堅。她無怨無悔,只因初心從未改變。
2019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給她的頒獎詞提到: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
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
這個“敦煌的女兒”窮盡一生,為我們詮釋了她的初心,也為畢業生上了很好的一課。
不管你身處何地,在做什麼,只要你堅守初心,走向正確的道路,都將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2
《朗讀者》中有一期主題是“初心”,節目有這樣一段詮釋:
所謂初心,就是在自己所有的願望、誓言和夢想當中,離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顆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屬的初心,而擁有初心的人,才是真正強大到無可撼動的人。
有這樣一個人,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被封為神童。
然而,他的科考之路,卻一路坎坷:
20歲,第一次會試,沒有通過;
22歲,第二次會試,沒有通過;
25歲,第三次會試,沒有通過。
此人的父親就是狀元出身,連續三次未通過會試,讓他成了全鄉的笑柄。
然而,他卻不以為意:“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28歲時,他第四次參加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此後,他的人生一路開掛。他修勤政,平盜賊、創新學,將自己活成了一道千古傳奇。
這個人,就是王陽明。
而他最大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心”。
王陽明一生曾遭遇無數坎坷,但每一次他都能謹守初心。
他寫過一首詩:
人人自有定盤針,
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
枝枝葉葉外頭尋。
一個人若總是患得患失,便無法獲得片刻安寧;
一個人若總是向外尋找,便永遠看不到自己的本心。
《菜根譚》中有云:“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世間誘惑很多,外人評價很雜,能夠不為所動,謹守初心的人,才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守心,是我們追尋幸福的一把金鑰匙。
都説歲月是一個神偷,可它能偷走的只是年華,卻不是我們內心的堅守。
畢業生們,守心,才有幸福。
3
1988年10月16日凌晨,中國第一台高能加速器、第一台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首次對撞成功,屆時,一個男人的夢想終於成真。
這個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因在留學時種下“高能加速器”夢想,立志要為祖國建造世界一流的高能加速器。於是便風雨兼程,一路披荊斬棘。
人家圓夢經歷了“一波三折”,而他將自己的經歷歸結為“七上七下”:
1958年,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國設計出了20億電子伏電子同步加速器,但當時這一設計因“保守落後”被否。
1960年,中國科學家完成了螺旋線迴旋加速器的初步設計方案,因經濟困難被取消。
1965年,中國科學家第四次提出了建造質子同步加速器的方案,再次因故暫停。
1969年,中國科學家提出建造強流直線加速器用於探索、研究、生產核燃料的計劃,但最終這一計劃在與另兩個方案的爭論中無疾而終。
1972年,國務院批准“七五三”工程,計劃10年內建造一台400億電子伏質子同步加速器,然而計劃卻再度擱淺。
1977年,“八七工程”誕生,該工程計劃投資7億元人民幣。
在1987年建成4000億電子伏質子同步加速器。
但因1980年年底國民經濟調整,方案又一次下馬。
直到1981年12月,BEPC相關方案獲批,方守賢的高能加速器夢想才贏來最終實現的機會。
當時這一項目的管理採用工程經理制,方守賢1983年回國後即被任命為BEPC工程副經理。
1986年5月又被任命為經理(兼高能所副所長),全面負責領導BEPC工程。
最終,他成為了我國高能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幾十年如一日,他始終記得在上學種下的種子,為祖國建造世界一流的高能加速器,終於發芽、紮根。
他圓夢了,並堅守了自己的初心。
任世界滄桑變化,仍希望你保留着自己本心不變。
有的人因為走得太遠,然後忘了因為什麼而出發,最終導致在人生的路上迷失了自己,沒有方向、漫無目的。
而有的人,一直懷揣着初心,堅定地走着,努力去靠近它,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畢業生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初心,永遠熱淚盈眶!願你乘風破萬里,歸來仍是少年郎。
祝:畢業快樂!
作者:王媛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