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徐賢淑:職業技術教育實行“訂單培養模式”
東北網5月27日訊(記者 王春穎)“我國政府歷來強調和重視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但是,從目前所掌握的各種情況數據看,我國大部分省份的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作為職業教育戰線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徐賢淑建議,應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術教育對經濟社會適應性和貢獻率。
全國人大代表徐賢淑
徐賢淑代表表示,目前我省職業教育生源短缺,生源越來越少,勢必導致職業學校降低升學門檻,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從而給學校的畢業生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給用人單位造成對職教生的不信任。這種惡性循環使得職業技術學校的社會美譽度越來越低。在我國走向市場經濟階段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思想應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為中心。
徐賢淑代表説:職業學校與就業市場聯繫不夠緊密;學校專業設置和佈局不合理,辦學模式缺乏靈活性;課程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和生產技術更新;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強;在校生素質不高,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為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為切實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發展,徐賢淑代表建議,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設立職業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職業學校。二是社會各界尤其用人單位全力配合,在招錄職工時應該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不唯學歷,降低用人門檻,以能力水平選人用人。三是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從事技術工作。四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職業教育,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辦學,促進民辦職業學校的發展,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發展。五是推行工學結合,促進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模式”,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改革課程,培養與現代化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產業工人。六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職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年必須到企業實習或生產一線實踐,放寬職業院校人才引進門檻,職業院校應多聘請工程技術人員,搞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強“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七是改善專業和學科結構,充實加強以信息技術支為核心和龍頭的現代生產技術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