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樹上》不説人話,為何給滿分?如此作文要回歸本源是奢望
最近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公佈之後,立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作文通篇都是晦澀的詞語,網友們紛紛直呼看不懂。
第一標題,高考作文標題必須搏出位,吸引眼球而又切題,搏出位吸引眼球,是高考作文的功利性決定了的,在芸芸考生作文中要出位,一個新穎別緻,而合理的標題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閲卷老師讀一篇作文,可能還不到一分鐘,加上老師長時間閲卷的疲倦,你不給他新鮮感,沒有較深的印象,他怎麼會給你高分,這一點我認為考生沒有錯,他做得好。
第二 立意
我們先來看一下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要求
第三 選材,這篇作文,這篇文章的選材是比較廣泛的,從選材來看這作者是個比較喜歡讀書的人,書中一些著作可能很多成人都沒有讀過。文章引用了許多哲學家的話、晦澀的概念和詞彙,對於一位高三學生來説這樣的文學積累和思考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評卷專家覺得不像一位高三學生的作文。,所有引文非為虛飾,也不是為了800字的要求。當然他對材料應用上也沒有不當之處,比如尼采的“駱駝、獅子和孩子”,以及麥金泰爾的“共同體的故事”,用得不對,理解有誤。
第五語言:這篇作文晦澀難懂,生硬,套用的句式多,長句多,他沒有把看到的書中的句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而是耍小聰明,把句子的詞語進行了置換後,用在了自己的文章中,難免有些望文生義。
在文中生僻字的使用頻率太高,在詞語的應用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就有問題,濫觴是指江河的起源,濫觴是有一個從小到大的發展的過程的,而來自沒有這個過程,這裏應該用來自而非濫觴。
第六風格:不易接近,晦澀難懂,翻譯腔打底,生僻字定樁,不可取因為作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而非賣弄。
要反思的應該是這次爭論所顯露的問題,這爭論顯示出了我們對語言文字的認識還有待加深。
作者觀點:這篇文章還是比較好的,無論破題立意,還選材論證都做得比較好,所以幾位閲卷老師給39分,有給39分的道理,給55分,也有55分的道理,但是給滿分就有些説不過去了,因為這篇文章的硬傷很明顯。一、存在大量英式句法的漢語,這很明顯不符合現代漢語規範。二、大量的生僻字的影響了閲讀,破壞了文章的美感。
一家之言,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