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你家的“熊孩子”,給你五個育兒原則

大家好,這裏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暢銷書:《人生十二法則》。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小孩熊孩子,他們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跑來跑去,毫無顧忌,甚至父母對他們這種行為也不去及時制止。是應該放縱孩子玩樂的天性,還是應該嚴加管教?以及應該如何管教孩子?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一章節的內容來闡述了這個問題。

管住你家的“熊孩子”,給你五個育兒原則

規則意識是很多父母和小孩缺失的,但是在一個社會中生存,規則意識是必須具備的。為什麼要樹立規則意識呢?一方面,規則是對大多數人有利的一種做法,另外,規則也有助於防範潛在的危險,孩子不太會意識到某一行為的長期不良後果,所以作為父母需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教育,並採取措施,甚至有時候父母必須容忍孩子對自己的暫時憤怒和怨恨。在孩子眼中,父母是社會規則的仲裁者,孩子只有先從父母那裏學會了恰當的行為方式,然後才能和其他人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互動。

有很多家長認為,不應該過度限制還在的天性,否則孩子就被很多天條框框限制,失去了創造力,但實際上正好相反,研究表明,嚴格的限制其實是有利於創造力的培養的。實際上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沒有一個創新是在完全自由的環境中產生的,任何一種創新都有它的適應範圍,換句話説,它都是在一定規則中的創新。

另外,因為小孩大腦尚不成熟的原因,小孩的自制力是非常缺乏的,沒有父母的干預,小孩通常不會按時上牀睡覺,不會因為對健康不好,少吃巧克力和甜甜圈,甚至有很多孩子還非常願意挑釁成年人,甚至打罵自己的父母,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們缺乏規則意識,缺乏自制力,同時在探索社會環境的邊界和底線。放縱行為很容易,但是自制力的培養卻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

管住你家的“熊孩子”,給你五個育兒原則

兒童之所以會打人,一方面是因為攻擊性是天生的,儘管強度因人而異,另一方面是因為攻擊性會增強慾望。將攻擊性視為一種習得行為是一種愚蠢的想法。蛇不需要學習如何攻擊,那是野獸的本性。從統計數據來看,兩歲的孩子最具暴力傾向。他們會通過踢打、撕咬和偷竊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挫敗,滿足自己的衝動願望。更重要的是,他們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探索恰當行為的邊界,建立他們心目中的規則。拒絕承擔管教責任的父母以為他們可以避免子女教育中的必然衝突,因為他們不想當壞人,但是這並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免受痛苦。恰恰相反,社會的無情和冷漠只會給孩子施加更加嚴厲的懲罰。

那應該如何管教小孩,幫助他們建立規則意識呢?

通過獎勵來進行管教是非常有用的一種方式,當他們完成了你想要他們完成的事情之後,及時給予獎勵,可以鼓勵他們下一次再做出類似的行為,在這一領域的鼻祖是美國的行為心理學家斯金納,他是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奠基人。他可以利用獎勵教會鴿子打乒乓球。他的方法也很簡單,通過微不足道的獎勵來對鼓勵正確的行為,同威脅和懲罰來阻止不好的行為。當然,對於自己的孩子,我們不能這麼簡單粗暴。在書中,作者提出了管教孩子的五個原則。

管住你家的“熊孩子”,給你五個育兒原則

第一個原則:限制規則的數量

不要用太多的規則來妨礙孩子們和他們的管教者,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規則太多隻會適得其反。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了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定律”, 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這條規則在很多領域都是適用的,不要給孩子樹立太多的規則,只需要少量而明確的幾條就夠了。

第二個原則:用最小必要的力量

這和第一條其實類似,英國普通法允許你以合理的方式捍衞自己的權力。比如,有人闖進了你的房子,而你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槍,那麼你最好分階段捍衞自己的權力。萬一闖入者是喝醉酒的鄰居,你肯定不能直接朝他開槍。你應該説:“站住!我有一把槍。”如果對方既不解釋也不後退,你可以鳴槍警告,如果他繼續前進,你則可以瞄準他的腿。我們可以用一個極為實用的原則推導出所有逐步升級的反應方式,這個原則就是最小必要力量。

同樣,對於管教小孩,看到孩子犯錯,一上來就打罵顯然是不合理的,有的孩子只要被瞪眼就不敢再妄動,那麼就沒必要動口了;或者如果只是彈一下他的小手,他就可以住手,那就沒有必要大打出手了。

第三個原則:父母同時管教

撫養小孩很消耗精力,所以家長很容易犯錯誤。失眠、飢餓、爭吵、宿醉或者工作不順都足以讓父母變得不講理,要是這些情況疊加起來就更危險了。因此,必須有另一個人在一旁觀察、介入和拿主意。有的時候,這也能夠避免牢騷不斷的孩子和失去耐心的家長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父母共同參與管教也可以讓孩子父親照顧一下剛做了媽媽的妻子,避免她因為連續30天被嬰兒搞得夜不能寐而做出傻事。我們必須承認,父母俱全的家庭形式的確更好。

第四個原則:瞭解自己的陰暗面

每個人想做一個糟糕的父母,但是實際上很多父母都做的非常糟糕。在進行管教之前,父母應該瞭解自己的陰暗面,比如有苛責、報復、壓迫和憎恨的可能性。當一個孩子在公共場合大發脾氣後,一個和藹的家長可能暫時無法阻止,但是事後,這個孩子通常會遭遇父母報復性的懲罰,懲罰的方式和程度甚至會過於冷漠和暴力。

只有當一個家長清楚地瞭解自己耐心的限度和被激怒後的反應時,他才能規劃恰當的管教策略,尤其是當一旁還有同樣細心的伴侶在監督的話,親子關係就更不會墮落到彼此仇視的地步。有着病態關係的家庭到處都是。這些家庭從不制定規則,也從不約束不良行為,家長總是會毫無徵兆地爆發。而孩子就生活在這樣的混亂中,要麼因怯弱被壓制,要麼因頑固而叛逆。這種家庭氛圍足以摧毀人生。

管教原則五:讓孩子看清世界

父母應當成為孩子瞭解真實世界的窗口,父母可以仁慈並充滿關愛,但是也必須讓孩子看清世界。這比讓孩子快樂、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更重要。稱職的父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受人喜歡的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機遇,讓他們產生更多的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這甚至比培養一個充滿個性的小孩更重要,因為追求個性的前提是需要具備高度的社交成熟度。

一個專注、活潑、積極、幽默、禮貌和誠信的孩子,無論他走到哪兒,都不會缺朋友。他會獲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得到大人們的關注和悉心指導,在一個充滿敵意、很容易變得冷酷無情的世界裏茁壯成長。

清晰的規則能讓孩子感到安全,讓父母保持平和理性;賞罰分明能夠平衡仁慈與公正,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社會化與心智成熟的進程;恰當的管教可以為孩子、家長和社會帶來長期穩定的秩序,讓人們免受混亂、焦慮、絕望和抑鬱的困擾。這是堅定而勇敢的父母可以為孩子做出的最了不起的奉獻。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8 字。

轉載請註明: 管住你家的“熊孩子”,給你五個育兒原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