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美麗的科爾沁

2015年,我在內蒙古旅行時,常會看到各式各樣的風沙防護林,當地人説是治沙用的,我就聯想到小時候關於每年春季北京等地沙塵暴的故事,其沙源地就在內蒙古。

後來讀了一些書以後才發現,古時候的北京是少有揚沙現象的。為什麼古代會沒有揚沙,但今天卻容易出現呢?這還要從歷史上沙漠的變遷説起。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沙塵暴下的北京

沙漠是乾旱氣候的產物,今天我國主要的沙漠大多分佈在新疆、甘肅、青海與內蒙古西部等省份。其面積幾乎佔國土面積的10%以上。但是中國沙漠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下形成的,而且中國很多地區的沙漠是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逐漸形成的。

一、科爾沁沙地是如何形成的

科爾沁沙地,又被稱為“科爾沁草原”,位於內蒙古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轄地設在通遼市,年降水量為300—500毫米。今天除了大片草地外,還有零星的樹種,自然條件優越。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其實在歷史時期,科爾沁地區沙丘非常少,植被狀況十分良好,在遼代之前,這裏曾經是水草豐美之地,像契丹、烏桓、匈奴與東胡,都先後在這裏遊牧。在新石器時代,科爾沁地區保存着大量紅山文化與富河文化等遺蹟,這説明那時人類已經開始在這裏生息與繁衍。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這裏有紅山文化與富河文化

後來考古學家還在科爾沁地區發現了大量契丹與鮮卑人留下來的墓葬,這些墓葬下面保留着大量的黑土層,這説明,科爾沁地區一度出現過發達的農業。

而科爾沁地區出現荒漠化的情況要推至11世紀左右,因為科爾沁地區是遼國政治中心所在地,所以大規模經濟的開發已是在所難免的。契丹在此處建州立縣,開闢農田,使這塊草原漸漸變成了農牧交錯之地,科爾沁的生態也開始逐漸惡化,植被開始減少。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科爾沁沙地

至蒙元時,蒙古人南下,使科爾沁地區的植被有所恢復。但好景不長,到了晚清時期,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招來了大批漢人在科爾沁地區進行墾荒,曾經的牧場變為了農田,由於科爾沁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有限,導致科爾沁地區沙化加速,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科爾沁沙地。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沙漠景色(作者攝)

二、烏蘭布和沙漠的歷史變遷

烏蘭布和沙漠東接黃河磴口,南至賀蘭山,北至狼山,西達吉蘭泰,蒙語意為紅色的公牛。在更新世(從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時,烏蘭布和沙漠還是黃河沖積平原上的一片草原,水草豐美,植被茂盛。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國家大力整治烏蘭布和沙,漠生態逐漸恢復(作者攝)

秦漢時期,北方的中原王朝為了防止匈奴入侵,在今天烏蘭布河沙漠一帶,通過移民進行屯田墾殖。秦時在這裏設九原郡,漢代將九原郡改為朔方郡,後又設臨戎,三封等縣歸朔方郡管轄。到了東漢以後,五胡亂華導致北方少數民族開始南入,曾經的農墾區也漸漸廢棄,但此時在烏蘭布和沙漠周邊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流沙,但依然可以種植植被,進行農田開墾。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遊牧民族的生活景象

一直到了宋代,由於當時中國氣候整體上開始由暖變寒,導致烏蘭布和沙地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沙深三尺,馬不能行,不育五穀”,此時烏蘭布和沙漠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這裏的沙漠已經開始成型,但是在清初,該地還是有紅柳等固沙的植被,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與人為過渡的開墾,至民國後,烏蘭布和沙漠開始向西拓展,直至建國初期,由於沙化過於嚴重,新建的包蘭鐵路不得不改在黃河東岸鋪設。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包蘭鐵路沿途

三、毛烏素沙漠自古就有嗎?

毛烏素沙漠,位於今天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南部和陝北榆林交界的地方,沙漠成沙的時間也要早於烏蘭布和沙漠與科爾沁沙地。在第四紀(約260萬年前開始,)後,毛烏素沙漠周邊就出現了小塊沙地。

和烏蘭布和沙漠一樣,毛烏素沙漠在秦漢時也是防禦匈奴的要地,所以中原王朝在這裏廣招移民,並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開發。正是因為長期的過渡開墾,沙地才擴大。東漢時,毛烏素沙地曾有個大湖叫“奢延澤”,後來因為沙漠進一步擴大,河道出水口被沙丘堵塞,而最終乾涸。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毛烏素沙漠

到了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在這裏建立了大夏國,並定都統萬城,説明此時毛烏素地區雖然已經出現沙化的跡象,但生態環境還可以,所以大夏國才會在這裏開墾農業。至唐時,這裏設置了夏州,但此地已出現了“皆流沙”的狀況。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赫連勃勃所建立的統萬城(作者攝)

宋時由於這裏的環境進一步惡化,不得不毀掉夏州城,到了宋元時期,毛烏素沙地已經是“夏州深在沙漠”的局面了。

清末因為“走西口”運動,導致大量的漢民進入蒙地,他們將原來的農牧交錯區變為了完全的農區,毛烏素沙地因過度開發,生態被進一步破壞,最終至民國時期,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毛烏素沙漠。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毛烏素沙漠

文史君説

除了我們説的這些沙漠,河西走廊的民勤、呼倫貝爾沙地,還有寧夏的河東沙地,都出現過類似的狀況。但是有一點需要説明,沙漠的形成絕非單純地是古人所為,歷史時期的氣候環境經歷了從暖轉寒的過程,原本温和多雨的生態環境,開始向乾旱少雨轉變,這也是促使沙漠形成的原因。隨着近幾十年國家對生態的重視,這些沙漠與沙地的生態也開始得到了恢復,曾經黃沙遍野的天氣也開始好轉。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呼倫貝爾

參考文獻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今天的沙漠,都是古代人為破壞的結果嗎?其實答案並不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