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到底是南貧北富,還是南富北貧?三大朝代改變經濟重心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對待歷史,更多的人喜愛探討中國歷史的軍事、帝王和情感,卻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一下中國歷史的經濟轉移,到如今的中國本土經濟,呈現東高於西,南高於北;毫無疑問東部和南部地區處於平原和濕潤地區,對發展各項產業也都是很不錯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古代,北方和中部地區才是中國的經濟核心區域,不僅是經濟集中,人口、農業、政治也集中在這一部分區域;那麼造成這個改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兩晉時期,東晉南渡,經濟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轉移
從夏商周到秦、兩漢時期,中原和北方是華夏民族的經濟核心地帶,也是經濟支柱;如果佔據中原和北方地域,等於掌控住大部分人口和經濟;這個典型的例子在三國時代就很明顯。三足鼎立後,為什麼魏國能夠同時對付吳蜀兩國,甚至還能騰出手收拾遼東、烏桓和北方少數民族,國內經濟更是在鼎立後十年間遠甩吳蜀兩國,也註定這三國平衡最終還是會被魏國一統天下。
隨着三國對立時間的延長,處於東西部地區的吳國開始將國家的重心轉移到社會生產和海外貿易,南方地區開始經濟崛起,然而,南方經濟的崛起依舊是無法超越北方地區,真正發生改變的還是在西晉覆滅,東晉建立的時期。
由於五胡亂華,導致東晉帝國只能獨守一隅,而這個時代的中國基本上除了晉國,其他的都屬於少數民族政權,因此,漢民族的人口開始向南部遷徙和發展,南方經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是南北經濟交替的第一階段。
隋唐時期,南北經濟發展相持平
兩晉時期使得南方經濟逐漸發展起來,而北方由於戰亂,經濟和人口已經出現了大崩盤;到了隋朝年間,隋文帝的修生養息,使得國內元氣逐漸復甦,這個時期南北經濟比重也開始持平。
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代北方經濟的主體,主要是由北方人來操控,南方人基本上是佔不到羹,這其實也不能怪北方人不讓南方人來做生意,而是因為那時候國家南北交通極為不便利,南方的許多商品不僅質量好,還受歡迎,但是要運到北方是很不容易的,先不説安不安全,就説速度就極為緩慢。
舉一個例子,南方的橘子是極為甘甜,那麼想讓北方人甚至北方國家吃到南方的橘子,還得保證新鮮,試問古代中國哪有這個能力,從杭州到北方的大同,就得走近十天;因此,南方雖然經濟崛起,但經濟發展在隋朝年間卻成為了一個瓶頸;而北方藉助地理優勢,依舊和南方一樣經濟持平。
然而,真正實現里程碑式的改變也在這一階段,還是因為隋朝第二任皇帝因為私慾,下令開鑿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的產生,徹底的打破了南北經濟結構,也讓南方經濟開始大邁步子發展。
而因為南方商品和商人的湧入,北方經濟市場基本上被南方侵佔。南方經濟在唐朝時期徹底成為了國家經濟支柱。所以,隋煬帝雖然有些昏庸,但是修造京杭大運河,也是他一個不得不稱讚的偉業。
雖然京杭大運河之後,基本奠定了南方取代北方成為中國經濟的中樞,但並不代表南方就是中國最核心的經濟命脈,南方在農業、手工業、紡織業、製造業、工藝業已經成為百花齊放,而北方因為經濟的轉移加上常年的兵荒馬亂,北方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並且常常需要南方來輸血。
這一點其實也挺有意思,中國唐朝以後歷代的君王都是採取也北方守護南方,北方為戰爭付出極大代價,南方卻始終欣欣向榮、一片美好;這也逐漸造成南北差異性,北方人口幾乎會在每個戰爭之後,大規模遷移南方,因此,南北人口在元朝時期,幾乎華夏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地區華夏人反而大幅度縮減。
談到這裏,大家可能覺得南北經濟基本就這樣了,還真不是這樣。
南北經濟在清朝之前已經呈現了南富北貧的階段,可是到了清朝年間,這個結構又改變了!很多人看過康熙南下微服私訪,乾隆皇帝南巡等等,大家認為南方經濟還是一枝獨秀,這恰恰是錯了。
清朝康熙之後,經濟又開始從南轉移到北,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南方經濟主要核心在於農業,而清朝時期,世界經濟結構從農業慢慢的過渡到工業、礦業;北方擁有豐富的礦產,並且一大批北方商人利用資源,逐漸實現了經濟飛躍。
北方山西的煤礦供應全國,甚至經濟一度佔全國總收入的20%,北京周邊地區因為外界洋人的通商,使得變相的活躍了北方經濟,而這時候的南方卻非常的慘,清朝末年的各種喪國辱權的條款使得清政府無力負擔高額的戰爭賠款,北方是搜刮不了那麼多,只能從南方搜刮,南方的賦税急劇增高,商人、農民經濟面臨崩潰。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這時候的中國經濟重心已經在北方了,南方開始慢慢恢復元氣。
總之,中國南北經濟的大轉移,從根本上來講是由於制度、政治、戰爭等多方面影響而導致;因此,只有絕對的和平才是發展經濟的最重要因素,中國經濟的走向也代表着中國經濟在不斷的成熟,如今中國,經濟全面發展,並且速度極快,這就來源於國內安全,社會穩定。因此,只有穩定和平,才能真正讓經濟復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