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有不少家長髮現孩子在家不愛説話了,動不動嫌棄家長嘮叨,甚至稍有不順意的事情,就大發脾氣,鬧到要離家出走。在學校和同學、朋友相處,又特別敏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讓人頭疼?
6月20日,不少家長帶着疑問收聽了由杭州市婦聯、杭州市教育局、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杭州市家庭教育學會、杭州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聯合舉辦的第22期“智慧家庭教育大講堂”,本期講座由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牀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海生醫生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與家長們分享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青春期常見困境以及家長如何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化解困境!直播期間,聽眾以評論方式與嘉賓進行互動,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青春期常見的生理及心理特點
講座伊始,張醫生介紹了青春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張醫生表示青春期不僅是過渡階段,還是發展和變化的階段,同時還是反抗和負重的階段。青春期的生理特徵主要表現在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方面成長,在神經系統、肌肉力量等機能方面,在速度、耐力、靈敏度等身體素質方面,變化都很大。更為突出的是各種激素的相繼增加,性器官、性功能迅速成長,從不具有生育能力逐步走向性成熟。
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則主要變現為自我意識的發展、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以及情緒的變化。張醫生表示青春期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自我同一性發展,過度關注體像,在社交中往往表現的非常敏感。另一方面由於青春期心理發展速度相對生理發展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於幼稚的童年向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實際上孩子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以及社會經驗等處於半成熟狀態,於是就出現了自理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此外,青春期的情緒波動大也是較具代表性的特點。
青春期常見的困境
青春期孩子,由於自覺已經成人,所以開始尋求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尋求和父母平等的地位,尋求得到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所以這就同父母仍然把他們當做小孩子一樣控制、支配和管教形成了矛盾,孩子就會排斥和逆反。
此外,網絡和電子遊戲對許多青春期孩子都有難以抵禦的誘惑力,尤其是那些自控力差,厭學或學習壓力大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網絡和電子遊戲的誘惑而上癮。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除了上面所説的幾個困境,還有的和父母關係緊張,有的父母關係不和或離異,或是父母疏於對孩子的關注、教育;還有的遭遇挫折或初戀失戀,有的受社會青年的不良誘惑和影響……所有這一切,都是青春期孩子可能遭遇的危機與困境。再加上自身青春期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有的孩子會患上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精神萎靡,孤僻離羣,多疑妄想,悲觀厭世。
如何化解青春期困境
張醫生表示,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們請不要過度自責,有些是孩子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普遍現象,一旦過了這個階段,現象就會自然消退。當然,若是發現有明顯的出格行為,那麼家長就需要及時關注並引導孩子化解困境。
首先,張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讀懂孩子。不是隻有學生才要學習,家長也要去學習瞭解關於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同時也要主動關注現在孩子們所關注的事物。
然後就是改變溝通方式。孩子到了青春期,和家長從心理上開始分離,有強烈的身份需求,希望和家長“平起平坐”,並要求建立新的關係——平等對話的關係。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時切忌説教式的“對話”,而是嘗試改變語氣語調,就像是在聊天或者是討論某一件事情,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
張醫生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保持權威,除了以身作則以外還要做到教育的一致性,然而很多家庭往往表現為一個要管,一個要放;一個要嚴,一個要寬。有時夫妻二人還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臉,以為這樣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其實是大錯特錯,在這種氣氛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兩面性!
講座中,張醫生還強調家長需要建立邊界感。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對孩子過度操心,甚至包辦替代,這樣往往導致孩子缺乏責任心,尤其是當孩子犯了錯,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