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正合,以奇勝,以少勝多,來體現軍事能力
曹操是一個軍事家,有智慧有謀略,為了體現軍事實力,他想到了三個方法,以正合,以奇勝,以少勝多的方法,下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
1.曹操的實力是運遜於袁紹的:曹操189年逃出洛陽在陳留起兵,190年兵敗汴水、投奔袁紹,191年被袁紹任命為東郡太守、與袁術陣營作戰,192年擊敗青州黃巾等勢力奪取兗州。但193年被呂布趁虛而入奪走了兗州,194年打跑呂布才算奠定霸業基礎,隨後向西奉挾天子、擊敗四方諸侯,逐步統一河南兗、豫、司、徐四州,而且司隸有關中諸侯、徐州有泰山寇等半獨立勢力。
此外東漢基本不設雍州,李傕整出的那個雍州是把涼州和司隸的一部分劃出來設置的。袁紹出身袁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起兵就是聯軍盟主,曹操宦官之後、起兵後獨進汴水失敗不得不寄人籬下。
再次起兵不過是袁紹部將,雙方的基礎差距極大。而且曹操位於中原四戰之地,四面八方敵人更多(官渡之戰的時候背後的劉表、孫策都在搞事),其地盤被黃巾起義、諸侯亂戰破壞的更為嚴重。
哪怕後來也據有四州(大戰前還被劉備在徐州擺了一道),實力依然遠不如袁紹。目前對官渡之戰雙方兵力最靠譜的説法是:主戰場袁紹十萬、曹操兩萬,比較符合兵法“五倍攻之,十倍圍之”的兵力比,袁紹進攻為主、曹操防守為主。
2.曹操在許攸來降前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袁紹反之:曹操沒有因為兵力劣勢就死守不戰,而是以攻為守,一上來先打掉在徐州後院起火的劉備。
然後前去阻擊袁紹的先鋒部隊,斬顏良誅文丑,先聲奪人。此後與袁紹交戰,頂住了兵力佔優勢的袁紹大軍,期間還整出了投石車對付袁紹大軍;
迫使袁紹不得不轉攻為守,憑藉基礎優勢坐等曹操斷糧。孫策之死、長沙起事確實是曹操的運氣。但也不能忽視曹操此前任用陳登防禦孫策、在南陽暴打劉表的基礎,而且劉備等在汝南起事、高幹攻略司隸都被曹操化解了。
反觀袁紹,出兵前如何如何就不多説了,一上來先送掉了顏良文丑,沒能憑藉兵力優勢正面擊敗曹操,統領幷州的外甥高幹還自顧自地跑去司隸奪取關中,竟不得不靠兵多糧多耗死曹操。
但曹操以正合、以奇勝,以少勝多以體現軍事能力。官渡之戰,其實是曹操陣營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一方面反應了曹操的謀略,一方面也反應了曹操善於用人,能博採眾長。
歷史證明這個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它不僅反映了曹操的謀略,還反映了善於用人,影響深遠,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在評論留言。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