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講述】
作者:向平(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華中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世界情懷和跨語言、跨文化能力的下一代,是語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和責任。國際中文教育應該如何佈局,如何做好頂層設計,如何合理吸收幾十年來的經驗,創造真正屬於中國的中文教學品牌,建立符合漢語特點的語言教學理論並能惠及世界,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並在實踐中共同探討的問題。
重視高端中文人才培養。目前,國外學習使用中文的人數已經過億,但真正精通的人才卻鳳毛麟角。高端人才具有標誌性和示範性,不僅可以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品質,還可以解決本土中文教師的來源問題。一方面,培養一批優秀的譯者和作家。他們語言地道、視角獨特、熟悉海外受眾的興趣和需求,能夠讓優秀的翻譯作品猶如長腿的信使,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走進人們的心靈。另一方面,培養一批漢語研究者。由學習者變為研究者不僅是身份的變化,實際更是研究視角的改變。外國人從無到有掌握中文的過程,就是全面接觸、消化和發現中文語言規律的過程,這有助於他們發現更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也影響更多人愛上中文。
重視國際中文教學研究。中文教學方法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既符合外語教學的普遍規律同時又繞不開中文的個性特徵。具體來説,一要對國外的外語教學理論進行適應性研究,甄別篩選出有用的方法向中文教師推介,避免或減少盲目跟風、削足適履的情況。二要挖掘全球背景下的漢語課堂這個寶藏,發現世界各地教學一線湧現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三要及時將中文教學研究成果轉化成課堂可實際操作的方法或步驟,並定期向社會發布,避免大面積低效率教法的不斷重複。
重視師資潛力的挖掘。國際中文教育事業需要大量漢語教育專門人才,漢語志願者教師隊伍是不容忽視的力量。他們多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年紀輕、經驗少、有理想、闖勁大。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倒逼線上教育的技術和方法,年輕的志願者們發揮了熟悉網絡規則、獲取信息快、善於多技術手段混搭的優勢,很快適應了線上教學並有不少創新。如果能夠將其職業化,不僅可以解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出路問題,避免人才浪費;同時也可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緩解教師短缺難題。
上述三方面互為因果、相互滋養,如能形成良性循環,則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大有裨益。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2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